古代传说:有位白发老人传授一方给一富人家,这家将这个方子传出去,爆发温疫的时候用它,城中生病的人都好了。
这个神奇的方子,三个字:香苏散。出自宋朝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所治只有廖廖几字:治四时瘟疫、伤寒。
但后世发现,此方的能量,不限于此。
香苏散组成:
香附子、紫苏叶各四两(120克),甘草一两(30克),陈皮二两(60克)
香附子是有名的行气解郁药,连血中的乱窜气机都能调,时气寒疫也能散。
辛平,微苦甘。能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阻滞,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等。
紫苏叶不仅温通肺脾,还有浓厚的芳香味。可外开皮毛,解表散寒,消痰利肺。内开胸膈,行气和胃。同时,其辛散温通之性,还能散血脉之邪。
由上,香附调血中之气,紫苏叶散血脉之邪,就像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共同目标是里通外达,让血液良好运转,让邪气无处藏身。
陈皮,与紫苏叶一样活跃于肺脾经,辛散温通之特征也相同,但却比紫苏叶多了点苦味儿,不仅可燥湿健脾,还可理气化痰。也就是说,紫苏叶主要辛香消痰利肺,陈皮主要辛苦化痰燥湿,健脾和胃。
两者在肺脾,一个理气,一个行气,避免痰饮凝滞,湿气郁阻。起到的作用很大,毕竟湿是万病之源,气掌管人体能不能蹦蹦跳。
三药会合,苏叶宣畅肺气,陈皮健运脾气,香附疏达肝气,合用兼顾上中下三焦。在香附这个血中气药带领下,气机运转如春天的和风,血液运行如流动的江河,身体如一间通风良好的房屋,干湿适度,行住坐卧非常舒适。
甘草,最为人所知的是清热解毒与和事佬的身份,但其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也不错。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无不可用。
四味药合方,不仅芳香避秽,让血液清透,让气机流传,还荡开湿气,补脾益胃并解毒。内让脏腑舒适,外让皮毛打开,表里兼顾,密密防护。让无论冬月,还是春秋瘟疫均找不到漏洞进攻,无处安居。
难怪上面的传说中,提到:其后疫鬼问富人,富人以实告。鬼曰:此老教三人矣。屈膝下拜,以额触地,极度虔诚而退。
当然,古人说治疫症最宜通变,实际运用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这是一个药稳而见效的基本方,目的将人体拉回正常行驶的轨道,有充足的本钱抵御并战胜邪气。
同时,四药相合,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可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辨证为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另外,由于此方合用兼顾上中下三焦。能量因而扩大很多。不仅仅限于外感及疫病。
三焦涵盖极其广泛,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就像西医所说内分泌系统,所以多种内科杂病也可采用香苏散,如治西医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急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瘫等。
一个问题:香苏散如何服用?
上药制为粗末,每服9克,每日3次。若为细末,每次只需6g。若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方子比例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