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源于动物、植物、矿物及少数人工制品。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神农本草经》有说:“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可见,药物产地、采集和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
一、中药的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差异很大。古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由此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道地药材的确定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中国传统的道地药材按资源分布区域不同主要分为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江南药、西药、藏药等类。
1、川药:指四川、重庆等地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
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
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黄连(川黄连—重庆石柱),川泽泻,川白芍(“银心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四川天全),川郁金,川黄柏,川芎(四川灌县),附子(四川江油),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
四川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如: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等,均为国内外著名中药材。
川芎从宋代开始成为四川的道地药材。
2、广药:即“广药+南海海域的海药”,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如砂仁(广东阳春),巴戟天(广东高要),陈皮(广陈皮,广东新会),槟榔(海南),樟脑(台湾),何首乌(广东德庆),肉桂(广西防城),三七,蛤蚧等。
海南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的主产区,合称为“四大南药”;
桂南一带出产的道地药材有鸡血藤、山豆根、肉桂、石斛、广金钱草、桂莪术、三七、穿山甲等;
珠江流域出产著名的广藿香、高良姜、广防已、化橘红等;
化州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加工品分为正毛橘红片(成熟果皮),橘红花(花),橘红胎(幼果);
3、云药:指滇南和滇北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云南的三七(文山),茯苓(丽江),诃子(临沧),儿茶(西双版纳),石斛,雅连,云连,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半夏(“地珠半夏”)等。
滇南为我国少有的静风区,出产诃子、槟榔、儿茶等;滇北出产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等;处于滇南、滇北之间的文山、思茅地区以盛产三七并闻名于世。
本地区特产野生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红豆蔻、广防已、木鳖子、鸡血藤、广豆根、巴豆、骨碎补等。
4、贵药:指以贵州为主产地的道地药材。
贵药多生长在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岭、河谷、丘陵和盆地,尤以苗岭、梵净山、大娄山区为多。如天麻(赫章),杜仲(遵义),吴茱萸(铜仁),朱砂(万山),艾片(罗甸),天冬,雄黄等。
5、怀药:指河南境内所出产的道地药材。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
著名的“四大怀药” (河南焦作温县、沁阳、武陟、孟州):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金银花(密县),天南星(禹州),天花粉(安阳),茯苓、红花、全蝎等。
6、浙药:指浙江及沿海大陆架(东海海域的海药)生产的道地药材。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如以“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包括白术(临安),白芍(东阳),浙贝母(鄞州),杭白菊(桐乡),延胡索(东阳),玄参(磐安),麦冬(慈溪),温郁金(瑞安),山茱萸,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7、关药: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如人参(吉林参—吉林抚松),平贝母(吉林抚松),鹿茸(双阳),北五味子(集安),细辛,关龙胆,关防风(“红条防风”),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哈蟆油等。
8、北药: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如黄芪(山西雁北),潞党参(山西潞安,今长治);阿胶(东阿—山东);酸枣仁(河北邢台),知母(河北易县,“西陵知母”),祁白芷(河北安国),山楂,党参,北沙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远志,黄芩,赤芍,枸杞子,全蝎,五灵脂等。
9、江南药:即“淮药+南药”,指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安徽的亳菊花(亳州),滁菊花(滁州),贡菊花(歙县),牡丹皮(铜陵),石斛(霍山),木瓜(宣城);
江苏的薄荷(太仓),苍术(金坛),石斛,太子参,蟾酥等;
福建的泽泻(建瓯),太子参(柘荣),莲子(建宁),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
江西的枳壳(清江,今樟树),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
湖北的山麦冬(襄阳),党参(南漳板桥镇),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
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10、西药:即“秦药+蒙药+维药”,指“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所出产的道地药材。如著名的“秦药”(秦皮、秦归、秦艽等),名贵的西牛黄等产于这里。
甘肃主产当归、大黄、党参、秦皮;
宁夏主产枸杞子(中宁)、甘草、黄花;
青海盛产麝香、马鹿茸、川贝母、冬虫夏草、肉苁蓉、秦艽(黄南);
新疆盛产甘草、紫草、阿魏、麻黄、大黄、肉苁蓉、马鹿茸等。
陕西也是当归、党参的重要产地。
内蒙古南部是黄芪的商品基地;
呼伦贝尔草原的“关防风”和“小蒿子防风”;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新疆紫草、伊贝母等为本地区大宗道地药材。
11、藏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道地药材。
本区野生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有川贝母、冬虫夏草、麝香、鹿茸、熊胆、牛黄、胡黄连、大黄、天麻、秦艽、羌活、雪上一枝蒿、甘松等。
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习称“四大藏药”。
除此之外,本地有很多高原特有的藏药品种如雪灵芝、西藏狼牙刺、洪连、小叶连、绵参、藏茵陈等。
附:道地药材歌诀
(川药)川连附冬丹姜郁,黄夏麻椒柏朴钱,五倍冬虫银耳麝,川药四川重庆寻;
(广药)广药东西同海南,砂槟肉桂苏益穿,戟良茴椒马钱萝,陈蒿斛钩蛤花蛇;珍珠地龙海龙马;
(怀药)怀药河南膝地黄,山药天花栝楼菊,芷辛金银红山萸。
(云药)云药三七木重楼,诃草儿茶和茯萝;
(贵药)贵药天冬麻精杜,吴萸五倍朱砂用;
(浙药)浙贝术延蛇萸玄,芍菊冬郁莪栀梅;
(关药)东北内蒙山海关,人参细辛与防风,五味龙胆共平贝,升桔茸角蛤蟆油;
(秦药)秦药陕西大黄归,秦艽羌活银柴杞,党参槐米角味茵,秦皮猪苓各均同;
(淮药)淮药淮河江中下,夏葛苍射续南沙,太子明党天南星。丹皮木瓜艾银杏,龟薄甲苏斑蜈蚣,蕲蛇石膏共珍珠;
(北药)河北陕西山东西,党柴芷板北沙参,黛芩香附大青叶,栀翘楂桃酸枣仁,薏苡小茴枣加皮,阿胶蝎鳖代赭滑;
(南药)南药南岭北江南,威灵泽泻莲蛇床,枳实壳紫薷雄蚕;
(蒙药)蒙药内蒙有锁阳,芪草苁蓉赤芍麻,淫羊蒺郁杏冬葵;
(藏药)藏药青藏胡黄连,甘松雪莲余甘子,毛诃冬虫麝胆硼;
(维药)维药新疆雪莲齐,伊贝阿魏罗布麻,紫草甘草肉苁蓉,孜然再把锁阳加。
道地药材并非一成不变。比如:
人参的古产地是上党地区,东北地区;人参的今产地是东北地区。
三七的原道地产区是广西,称广三七、田三七;新道地产区是云南,称滇三七。
川芎在宋代开始成为四川的道地药材。
二、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是确保药物质量的中药环节之一。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云:“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千金翼方》也谓:“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强调了药材适时采收的重要性。
(采集的原则:)我们通常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为依据,在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一般是药用部位生长最旺盛的时候)采集。
(一)植物类药材
按药用部位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全草入药
(1)采集时间:枝叶茂盛的花前期,花朵初开时。
(2)采集方式:
1)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薄荷、藿香、益母草、荆芥、豨莶草等;
2)以带根全草入药,连根拔起全株。如蒲公英、车前草、紫花地丁等。
(注::须用带叶、花、梢的更需适时采收,如夏枯草、薄荷等。)
2、叶类入药
(1)采集时间:通常在花蕾将放、正在盛开的时候。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枇杷叶、艾叶、荷叶、大青叶等。
(2)特殊情况:桑叶——霜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与养蚕业不冲突)
3、花及花粉类药材
采集时间:
1)花未开放(花蕾)或初开时。以免气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如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对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开放者,应分次及时摘取。
2)花朵盛开时(花粉)。如蒲黄。
辛夷——花蕾入药
菊花——花刚开放时采收
红花——花冠由黄转为橙红色时
蒲黄——花粉入药
4、果实和种子类药材
采集时间:
1)未成熟幼果(少数)采收。如青皮(未成熟幼嫩果实),枳实,覆盆子。
2)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马兜铃等。
3)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果实成熟后采集。如莲子,白果,沙苑子,菟丝子等。
4)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草与车前子。
5)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者,应在刚成熟时采集(见熟即采)。如小茴香,牵牛子,豆蔻等。
6)容易变质的浆果,最好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将熟时(略熟时)采收。如桑葚,枸杞子,女贞子。
5、根和根茎类药材
采集时间:早春,新芽未萌。或深秋时节,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
“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醇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本草纲目》——以农历二、八月为佳
这两个时节,植物的根或根块茎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
例外:半夏,延胡索在夏天采收。
6、树皮和根皮类药材
1)树皮采集时间:通常在春、夏时,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则药性较强,疗效较高,且容易剥离。如黄柏,杜仲,厚朴等。
2)根皮采集时间:多在深秋(秋后)采收。如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等。
(注:由于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成材缓慢,因此应尽量避免伐树取皮或环剥树皮,造成树木枯死的掠夺式方法,以保护药源。)
全草类、树皮类中药的采集时间:枝叶茂盛时。
枇杷叶、益母草:采收的最佳时间是枝叶茂盛时。
蒲公英、车前草:需采集带根全草入药。
需切割地上部分用药:益母草,荆芥,紫苏,薄荷
地骨皮、牡丹皮:以根皮入药。采收时间是秋后苗枯后和早春萌发前。
曼陀罗:生物碱含量早晨叶高、晚间根高。
桑叶:需深秋和初冬经霜后采集。
需生长茂盛时采集的叶类药材:艾叶,荷叶,大青叶,枇杷叶
需花正开放时采集:蒲黄(花粉入药),菊花(开放花朵入药),旋覆花
需采集幼嫩果实入药:乌梅,青皮,枳实
皮、枳实的采收时间:果实未熟时
需采集成熟果实入药:五味子,金樱子,刺蒺藜,女贞子,紫苏子,茴香,白豆蔻,马兜铃,枸杞子,瓜蒌
夏天采的药:元胡,延胡索。
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的药:黄柏,厚朴,杜仲
金银花:要求采摘含苞欲放花蕾入药。
女贞子: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以浆果果实入药。
红花:宜于花瓣由黄色转橙红色时采摘。花瓣入药。
药用块根夏季采收为宜的药是:半夏。
牵牛子:种子入药
天麻:冬采质佳,春采质差。
宜在早春二月和深秋时节采掘的药有:葛根,桔梗,大黄,玉竹
杜仲,厚朴:采剥时间是清明至夏至。
黄柏的采剥时间是春天和夏日
肉桂:十月采收,油多易剥离。
(二)动物类药材
其采集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因品种不同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须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活动季节,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取为原则。
1、潜藏地下的小动物,如全蝎,土鳖虫,地龙,蟋蟀,蝼蛄,斑蝥等虫类药材,多在夏末初秋捕捉其虫,此时气温高,湿度大,易于生长。
2、桑螵鞘为螳螂的卵鞘,露蜂房为黄蜂的蜂巢,多在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并用开水煮烫以杀死虫卵,以免来年春天孵化成虫。
3、蚕蜕为黑蚱羽化时蜕的皮壳,多于夏秋季采取。
4、蛇蜕为锦蛇,乌梢蛇等多种蛇类蜕下的皮膜,因其反复蜕皮,故全年可采收,唯3—4月最多。
5、蟾酥为蟾蜍耳后腺分泌物干燥而成,此药宜在夏秋二季蟾蜍多活动时采收,此时容易捕捉,腺液充足,质量最佳。
6、哈蟆油(林蛙的干燥输卵管)宜在白露节前后林蛙发育最好时采收。
7、石决明,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等海生贝壳类药材,多在夏秋季捕采,此时生长发育旺盛,钙质充足,药效最佳。
螳螂卵鞘(桑螵鞘):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
驴皮阿胶:应在冬至后剥取,此时皮厚质佳。
斑蝥:应在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鹿茸:在清明后45至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
(三)矿物类药材
成分较稳定,故大多全年随时可采收。
《本草蒙筌》所谓“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气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入药诚妙,治病方灵。其诸玉石禽兽虫鱼,或取无时,或收按节,亦有深义,非为虚文,并各遵依,勿恣孟浪。”
三、中药的贮藏
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
1、温度;2、湿度;3、空气;4、日光;5、微生物;6、害虫;7、鼠害
贮藏中的常见的中药变异现象:
1、虫蛀;2、发霉;3、变色;4、走油;5、微生物;6、害虫;7、鼠害
目前中药的贮藏养护方式主要有:密封贮藏,吸潮养护,气调养护,化学剂养护,干燥处理养护。(干燥养护,冷藏养护,密封养护,化学药剂养护,对抗同贮养护,气调养护。)
※何谓道地药材?怎样正确认识?
所谓道地药材,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应正确全面地认识地道药材,具体有以下四点:
1)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生产和应用中逐步被认识,具有科学性。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中药都源于天然的动、植、矿物。而这些天然物品的分布与生产又离不开自然条件。不同的水土、气候、日照、温度等自然条件,必然影响药物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导致同一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因产地而差异很大,其中优质效佳者称为道地药材。
2)道地药材虽受产地、品种、质量、疗效等多种因素影响,而确定它的关键因素是临床疗效。若某药虽产于非道地产区,而质量与疗效同道地产区相似,亦可视为道地药材。
3)道地药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三七原道地产区在广西,今则产云南者亦佳;人参古产山西上党与辽东,今则唯产东北吉林等地。
4)在保证质量和疗效的前提下,扩大和开发道地药材。重视药材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的应用与开发,虽是保证中药疗效的重要环节,但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很多道地药材的产量已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必须在保证质量和疗效的前提下,研究扩大道地药材的药源,开展异地种植与驯养,或开发新的道地药材。
中药材中,相当一部分源于植、动、矿物。其所含有效成分是药物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的量和质,又受到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及方法的影响。中药材的采集是否适当,既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又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只有适时采收,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如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小檗碱,其含量在7月份最高,可延续至第6年,故黄连在第6年的7月份采收最佳,不但质量佳,产量也大。又如鹿茸在清明后45至60天截取质佳,过时则角化,质量与疗效大减。
※试举例说明植物药材的采集时间。
1)全草类药多在植株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蒲公英等。
2)叶类药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采收,如大青叶、荷叶等。
3)花类(包括花粉)药一般应在花蕾开放时采收,次第开放着分次采收,有些则要求采花蕾者应在含苞待放时采收,如菊花、银花、槐米、蒲黄等。
4)果实与种子类药多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子、马兜铃。少数要求未成熟时采收,如枳实要求采幼果。个别要求略熟时的早晨或傍晚采收,如女贞子等。
5)根和根茎类药要求秋末至春初萌芽时采收,如苍术、天麻等。个别要求夏日采收,如半夏。
6)树皮类药通常于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此时不仅质量佳且易剥离,如厚朴、黄柏等。而根皮则应于秋后苗枯至早春萌发前采集,如丹皮、地骨皮等。
动物类药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桑螵鞘应在三月中旬采收,因此时卵未孵化;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等。
矿物类药,大多可随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