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苑
xyzych1988
WORLD FIGHTING
世 / 界/ 加 / 油
同舟共济 | 抗击疫情
共克时艰 · 我们在行动
新冠肺炎普通人预防基础方:黄芪+防风=白术
——玉屏风散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经逐步结束,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却如火如荼。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医学缺少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的治疗就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在普通人预防方面,中医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中药、药茶、熏香等等众多防疫避疫手段都有所应用,很多省份都公告过普通人预防方,如浙江省:生黄芪9g,生白术9g,防风6g,金银花9g,广藿香9g,生甘草6g;山西省:黄芪10g,白术10g,防风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芦根10g等。
中医预防处方,是基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来制定的。这个处方主要有益气固表、清热解毒的作用。不难发现,预防处方有几味药是相同的:黄芪、白术、防风,这就是中医著名的玉屏风散。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邓铁涛教授讲解玉屏风散的奥妙。
科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邓老用玉屏风散治疗气虚,气不固表的自汗、盗汗,和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黄芪+防风=白术。
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这是中医所公认疗效确切的名方。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其中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臣以白术健脾,合君药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三药合用,托里固表,使玄府闭合有度,故能治疗表虚之自汗。这犹如一屏风护卫于肌表,故得玉屏风之名。
我体会此方不但能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为:黄芪12g,防风3g,白术15g。我认为,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
曾有一例自汗盗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药房缺白术,找余商量,因我不在,另一医建议用苍术代之,结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义,不知苍术辛燥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发散不收,故汗水淋漓!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g;若汗出特多者,则加麻黄根10g。至于纯阴虚之盗汗,我认为当归六黄汤往往效如桴鼓,此处只言玉屏风,故不赘述。玉屏风散不仅能治汗,而且能预防外感,对于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尤为适宜。我曾建议某中医院按上述比例制成玉屏风散,每用10〜20g水煎服,每天1剂,服半月至一月,以取代丙种球蛋白以治容易感冒之患者(该地喜用丙种球蛋白成风),这既可发扬中医特色,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可避免染上某些难治之疾,何乐而不为?事后了解,据说有相当好的效果。其建议实受启发于蒲辅周玉屏风散预防感冒之经验,蒲氏认为此散用三至五钱即可,用量过重有胸闷不适之弊。若深究其能预防感冒之理,我认为柯韵伯之论较有启发,现录之,与同道共同学习。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祛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流连,终无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唯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祛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根据异病同治之理,余曾用玉屏风散治愈一例面肿如球之怪病。1961年与广州中医学院1959年高研班学员到某军区医院搞科研时,该院一护士之子,5岁,患怪病,面肿如球,病已将月,按之空虚,随指而起,似面皮之下充气一般,但无皮下气肿之握雪感,从头肿至颈部,舌嫩,因此考虑乃气虚所致。头为阳,面皮属表,故当以表虚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五味子。处方:黄芪12g,防风3g,白术18g,五味子4.5g。每日1剂,复煎。取玉屏补气固表,五味子敛其浮阳。服药9天,病霍然而愈。
来源:本文摘自《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作者邓铁涛。
科
学
预
防
科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
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
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等,用洗手液,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流水洗手。
3:
健康监测与就医。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