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修鹏林文俊邱霖
(摄影:老严)
作者简介:
莫修鹏 柳州民间传统中医
林文俊 传统中医 师承天津中医药大学陆小左教授
邱霖 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生
《难经》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扁鹊所著,为公认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篇幅简短,行文简洁直白,古今诸贤精于此书者甚众,或有验于药者,或有验于针灸者。笔者以难经所述“五邪十变”内容为核心,参考东垣先生《药类法象·标本阴阳论》之说,加以临床验证而得此篇。本篇内容主要针对于五邪所致之病,对于其脉示阴阳偏顷不明显,寸关尺无明显独大独小之处,筋脉肉皮骨无明显痹阻者,熟练运用本篇内容,使五行能量恢复生克之平衡,周流不息,常可收扬汤泼雪之效。以下为“五邪十变”针刺具体诊治方法:
1.如何定主脉
根据按脉力量的轻重,以“持脉轻重法”确定脉最有力点在哪部,共分为五部脉。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急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2.如何定兼脉十变
兼脉为脉跳动的形状和指下感觉,代表了邪气的性质,共有五种。以邪气之盛衰或至数迟数以分辨邪在脏还是腑,五种兼脉又分迟数或者微甚,故称“十变”。
若已辨别出来的最有力脉位为六菽,即心部。
心部可能出现十个脉象,《难经》称为一脉十变,可以先分为五个变化,也就是急、大、缓、涩、沉。对应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
其中急脉为脉搏起时紧而急且边缘锐利之象;大脉为脉搏动幅度很大的象;缓脉为脉搏宽大无明显边界之象;涩脉为脉搏动时脉中不畅,有如轻刀刮竹之象;沉脉为重按脉时有如冰块的硬壳之象。
而这五种脉象,邪气入侵,自然是由表入里,腑为表,脏为里。邪气不盛,表尚可相争,邪气的脉象表现的不剧烈,故兼脉不甚为在腑。邪气入里,说明邪气较盛,脉象表现剧烈,故兼脉甚为在脏。
“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
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
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
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
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
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
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
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
心脉微沉者,膀胱干小肠也。“
举例:
心部,涩甚。肺邪干心
脾部,微数。大肠邪干胃
而对于本经病,比如心脉兼大者,以迟数分阴阳,迟为在脏,数为在腑。
举例:
心部,大而数。小肠自病
脾部,缓而迟。脾自病
3.如何辨五邪
在难经的思维中,治理邪气和正气之间的平衡是治疗的核心。比如主脉在心部,那么正邪交争的焦点就在于此处,再察兼脉,就可知道邪气性质,然后根据五行生克就可以推断出邪气和正气的关系,从而确定治法。
邪气正气的关系中,分为以下五种:
“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
难经原文中描述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其意当谨遵后世医家东垣先生著作《药类法象》中标本阴阳论中所述:“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此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也。治法云: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假令肝受心火之邪,是从前来者为实邪,当泻其子,火也。然非真泻其火,十二经中各有金木水火土,当木之分,泻其火也。故《标本论》云:“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既肝受火邪,先于肝经五穴中泻荥火,行间穴是也。后治其标者,于心经五穴内泻荥火,少府穴是也。“
根据东垣先生之意,可以得知主脉和兼脉若属五行中的母子,即为虚邪或者实邪干扰主脉作祟,若兼脉为主脉之子,即为实邪。兼脉为主脉之母,即为虚邪。
举例:
主脉 土(九菽) 兼脉 金(涩) 土生金,金为土之子,子令母实,故为实邪。
主脉 木(十二菽) 兼脉 水(沉) 水生木,水为木之母,母令子虚,故为虚邪。
“从所不胜来为贼邪,从所胜来为微邪。”
由原文可知,主脉被兼脉克,即为贼邪,主脉克兼脉,则为微邪。
举例:
主脉 木(十二菽) 兼脉 金(涩) 金克木,金乘木,如强贼来犯,故为贼邪。
主脉 水(至骨乃得) 兼脉 火(大) 水克火,火侮水,因为火本不能胜水,今乘虚而入,故为微邪。
“自病者为正邪。”
若金脉(涩)出现于金部(三菽)就是正邪,因为五行属性相同。
4.如何以五邪十变定治法
难经针灸补泻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通过精准的补泻,使五行互相生生不息、互相制约平衡的状态得到恢复。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是难经补泻的大原则,意思是,如果五行能量发生偏顷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整体。若偏于五行中的某一个状态,便为病态,母能令子虚,能量不及时,补母就相当于补充上源,上源充足就能推动五行能量重新恢复正常。子能令母实,能量太过时,疏通下游,让其多余的能量顺利恢复到循环中,即可恢复正常。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即是此理。
“五部十变”论治
前文已述,《难经》以五部脉位分五行五脏,以定主脉,五部脉每部可有十变,下文将详述其论治方法及医理:
“五邪”治法各不同
五邪为兼脉,也就是脉气的指下感觉,分别为正邪、虚邪、实邪、微邪、贼邪。代表了邪气影响五行平衡的状态。针刺选用经脉上的五腧穴,以“阴井木,阳井金。”的原则,通过对五腧穴中五行能量的调动,达到补虚泻实,治愈疾病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难经··七十三难》提出:“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故若需要泻井穴时,当用荥穴代替,使用补法时不必用荥穴替代。
正邪
“自病者为正邪。”当主脉与兼脉五行属性相同时,为正邪。如见土脉(九菽)兼缓时,即为正邪,而治疗时参考十五难以及《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描述,以定其虚实。而以其脉来至数的迟数来定其阴阳,迟在脏,取阴经;数在腑,取阳经。若为实,则泻其本经子穴,以及子经本穴。若为虚,则补本经母穴,以及母经本穴。
举例:
土脉(九菽)兼缓,如水之流,迟。
诊断:正邪,土实,在脏。
治疗:泻足太阴脾经经金商丘穴,泻手太阴肺经输土太渊穴。
土脉(九菽)兼缓,如鸟之喙,数。
诊断:正邪,土虚,在腑。
治疗:补足阳明胃经经火解溪穴,补手太阳小肠经合土小海穴。
虚邪
“从后来者为虚邪。”当兼脉的五行属性为主脉之母时,为虚邪,因母能令子虚,故治疗时当补母经本穴、泻本经母穴。
而在非本经正邪的情况下时,当以兼脉的程度来选择取穴经脉,兼脉甚取诸脏阴经,兼脉微取诸腑阳经。
举例:
土脉(九菽)兼大甚。
诊断:心邪干脾,虚邪。
治疗:补手厥阴心包经输土大陵穴,泻足太阴脾经荥火大都穴。
肝脉(十二菽)兼微沉。
诊断:膀胱邪干胆,虚邪。
治疗:补足太阳膀胱经输木束骨穴,泻足少阳胆经荥水侠溪穴。
实邪
“从前来者为实邪。”当兼脉的五行属性为主脉之子时,为实邪。因子能令母实,故治当泻本经子穴,泻子经子穴。
举例:
肝脉(十二菽)兼大甚。
诊断:心邪干肝,实邪。
治疗:泻足厥阴肝经荥火行间穴,泻手少阴心经荥火少府穴。
火脉(六菽)兼微缓。
诊断:胃邪干小肠,实邪。
治疗:泻手太阳小肠经合土小海穴,泻足阳明胃经合土足三里穴。
贼邪:
“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当兼脉的五行属性克主脉时,为贼邪。此时邪虚本实,当取《难经》泻南补北之法。根据泻南补北之理,
若金克木,金给了木能量欲平木,此时邪本虚,病者实。当泻南方火,木之子可平木气。补北方水,水实即可减少金的消耗,使金实。从而恢复五行运转。
因此贼邪的治疗原则为:泻主脉之子经中母穴,补兼脉之子经中母穴。
举例:
肝脉(十二菽)兼涩甚。
诊断:肺邪干肝,贼邪。
治疗:补足少阴肾经经金复溜穴,本当泻手少阴心经井木,因井穴气少不足以泻,故以荥穴少府代之。
肺脉(三菽)兼微大。
诊断:小肠邪干大肠,贼邪。
治疗:补足阳明胃经经火解溪穴,泻足太阳膀胱经井金,因井穴气少不足以泻,故以荥穴足通谷穴代之。
微邪
“从所胜来者为微邪。”当主脉的五行属性克兼脉时,即为微邪。治疗原则为补主脉母经中子穴,泻兼脉子经中母穴。
举例:
土脉(九菽)兼沉甚。
诊断:肾邪干脾,微邪。
治疗:补手厥阴心经输土大陵穴,泻足厥阴肝经合水曲泉穴。
火脉(六菽)兼微涩。
诊断:大肠邪干小肠,微邪。
治疗:补足少阳胆经经火阳辅穴,泻足太阳膀胱经井金,因井穴气少不足以泻,故以荥穴足通谷穴代之。
欢迎转载,敬请标明出处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