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药店,像感冒发烧这种小毛病,简单的还是可以应付,一般也没有什么大碍,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用药还是有所顾忌。那么现在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方面都存在哪些误区?早期症状有哪些?我们该怎么样的科学膳食来降低血糖?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吧
糖尿病用药十大误区
误区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药
我们知道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主要先通过饮食控制、还需要适当的体力活动、有规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肥胖者需要减肥,再观察两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对于血糖的控制满意的话,接下来就需要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过上述处理方法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需要适当的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误区三:选药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误区四:凭感觉服药
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会根据自己感觉症状来判断自身的血糖控制的好坏。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吃药与不吃药在感觉上相差不对太多,于是就认为用不用药不重要。
误区五:只吃药,不复查
去医院化验血糖一个方面是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怎样,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治疗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时间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在逐渐降低,医学上被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并且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六:中医药根治糖尿病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误区七:过度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误区八:擅自停药
现在的糖尿病还不能够彻底治愈,这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患者通过服药治疗,使得血糖达到正常值、自觉症状才会消失,但这些并不表明着糖尿病已经痊愈,患者还应该继续用药维持下,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加强体育锻炼,不能擅自停药,不然会造成高血糖升高、使得病情持续恶化。
误区九: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会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会慢慢的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误区十:忽视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另一个患者也适用。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就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糖尿病早期症状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1.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2.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3.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
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糖尿病在初期很难感觉到症状,当有感觉时,病情已十分严重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检查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发现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恶化,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少。
4.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5.体重下降
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就应考虑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会增大胰岛素的需求量,导至病情急剧恶化。
补硒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的过程是长久而又繁杂的。糖尿病的治疗重在日常的保养及饮食的注重。那么糖尿病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硒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对糖尿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治疗作用。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补充适当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岛素自由基防御系统和内分泌细胞的代谢功能,这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供了新依据。另外,硒也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血液粘滞性增高状态,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改善糖尿病预后。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此外,硒除了产生胰岛素样作用以外,还有与胰岛素协同的作用,这使得硒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
因此,糖尿病人日常补硒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硒的食物,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
糖尿病人的饮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是终身代谢性疾病,又常常并发多种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糖尿病患者除正规使用药物治疗外,多吃蔬果,利用它们的降糖作用也能收到一定的功效。
一、南瓜
当南瓜与淀粉类食物同食时,会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延缓胃的排空,果胶在肠道内充分吸水后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可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此外,南瓜中微量元素钴含量丰富,钴是人体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能够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降低血糖。
二、苦瓜
苦瓜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药理试验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不仅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而且还可刺激胰岛素释放,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有人用苦瓜皂甙制剂口服治疗Ⅱ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病人适当摄入苦瓜,有利于控制血糖。
三、洋葱
性味辛温,甜润白嫩,是人们喜爱的佳蔬。洋葱不仅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者最为适宜。方法是用洋葱100克,开水泡后加酱油调食,每天1次。
四、黄瓜
性味甘凉,甘甜爽脆,具有除热止渴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瓜含糖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从中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者,每天食黄瓜100克,大有裨益。
五、菠菜
性味甘寒,止渴润燥,是辅助治疗糖尿病口渴喜饮的最佳蔬菜。常用方法是用菠菜60克洗净,鸡内金15克,白木耳20克,加水适量,煮熟后吃菜饮汤,每天2次。小扁豆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有害胆固醇的作用。用小扁豆30~50克煮食,每天1次,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有良效。
六、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是补肺健脾、利尿除湿的食药两用之品。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薏苡仁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者。
七、黄秋葵
黄秋葵是一种植物,原产于非洲,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能提高视力,防止白内障的产生,还具有护肝养胃防便秘的功效,钙的吸收更高于牛奶。它还可以降血压,治疗糖尿病。材料:黄秋葵400克、红黄辣椒各一条、罐头豆鼓鲮鱼、盐、白糖适量调味。做法:将黄秋葵、辣椒洗净先切头,再切片,热锅下油,放一半豆豉鲮鱼再加黄秋葵辣椒片爆炒2—3分钟,调味即可。
总结: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病因要么是遗传引起的问题要么就是饮食不当引发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自身饮食习惯不科学才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想远离糖尿病我们必须要保证自己有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含糖、含盐量高的食物。同时多吃水果利用它们的降糖作用来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