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于养生非常重视,可是很多人都随便吃抗生素来维持健康。知道抗生素药有哪些吗?并且对抗生素药物有很大的误区。大家知道吃抗生素的危害会伤肾吗?
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而且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误区一: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二: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五:使用种类越多越有效
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六:感冒发热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热,抗生素无效。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则会贻误病情。
误区七: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八: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误区九:服用抗生素补吃益生菌食物
有些人以为,服用抗生素会杀掉很多体内的有益菌,因此在吃药的同时喝瓶酸奶来补充益生菌。专家指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抗生素的作用是杀菌,而酸奶中的活性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所以吃抗生素一定要跟喝酸奶的时间错开。
专家指出,抗生素如果与含有益生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就会影响后者的疗效。因此两类药物的服用时间至少应间隔两小时以上。如今有些酸奶等奶制品中也含有益生菌,为避免影响药物疗效,服用抗生素前后半小时左右也不宜食用含益生菌的食品。
温馨提示:抗生素易伤肾感冒选中医
肾病患者由于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冒。感冒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尿蛋白反弹,尿中隐血增多,血压升高等,甚至诱发肾功能急剧恶化。可见感冒是诱发和加重肾病的常见影响因素。而很多肾病患者感冒后不予重视,随便到药店买些抗感冒药、抗生素口服或者到附近医院静滴抗生素,以为感冒好了也就没事了,其实不然。
吃药不喝水会伤肾
解热镇痛药:喝水稀释药物毒性
服用快克、百服宁等含解热镇痛成分的抗感冒药,或是使用芬必得等抗炎镇痛药的患者,如果病情需要大剂量或是长期服用,很可能会造成部分患者出现肾损害,此时就要通过多喝水来达到“稀释”毒性的作用。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多喝水,不仅要用两百毫升温水送服,平时也要多喝水。
抗生素:治腹泻时喝点盐水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腹泻,服用这些药物时同样应多喝水。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因发烧、拉肚子造成体内缺水时,可在饮用水中加点盐,以补充体液以及血容量。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由于他们的生理性肾功能衰退或是发育不健全,更要减少用药、增加平时的饮水量。
抗结核病药:避免尿液形成结晶
氨基水杨酸、利福平等抗结核病药,很容易在尿液中析出结晶而损害肾脏,因此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另外,用于治疗水痘、疱疹等阿昔洛韦之类的抗病毒药是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药物排泄障碍会加重肾脏负担,严重的还会出现蛋白尿等症状,同样需要患者多喝水,以免引起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