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非常确切的研究证据显示,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能够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
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阻断时机、选用哪种阻断药、患者是否全疗程服药,以及患者是否持续存在高危行为等等,所以能不能阻断成功需要个体分析个别对待。对于阻断成功率,很难做前瞻性的研究,根据现有数据回顾性分析,服用阻断药之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大概为5/1000左右。
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毒药其实是一类药,目前常用的是三联药物方案。阻断药是如何达到阻断目的的?实际上,这跟HIV的感染过程有关。以性接触传播为例,病毒先侵犯粘膜部位,穿过粘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繁殖,最后进入血液。整个过程有几个阻断时机,重要的是要在病毒到达血液之前将其杀死,就能达到阻断的目的。
高危行为后越快服用阻断药,成功率越高吗?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越早服用阻断药,药物就能越早到达感染的部位,达到能杀灭病毒的血药浓度,以保证在病毒进入血液前起效;当然如果能在病毒到达淋巴结前、甚至在通过黏膜屏障之前就能达到起效的药物浓度,阻断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越早越好,2小时之内最佳。
如果服药时间超过了最佳时间,还要吃阻断药吗?
目前认为超过72小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再服用阻断药的话,基本上等同于感染后的抗病毒治疗了。
那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吃阻断药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要看“高危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说是直接输注了HIV感染者的血液,感染风险高达92%~96%,属于“非常高危”的情况,即使已经超过了72小时,也建议继续吃阻断药。虽然此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服药对于早期治疗和后续的病情控制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艾滋病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的疾病,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体液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毒感染以后会侵犯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衰竭,引起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应该重视疾病的预防。
艾滋病阻断药,也就是发生艾滋病毒暴露以后的极早期,通过使用一些药物可以阻断艾滋病毒的感染,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最早时候是一些特殊的人群,包括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等被意外的暴露,可以使用艾滋病的阻断药物来预防病毒的感染。
临床中使用的艾滋病阻断药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整合酶抑制剂等4种类型,一般采用2~3种的联合用药。
艾滋病阻断药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性,在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方案组合当中,所产生的伤害程度不相同,可以仅仅表现为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一般对身体的伤害并不严重,可以自行的缓解,或者患者可以有效的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