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肾结石怎么办 5个中医秘方治疗肾结石

结石是因为很多沉淀物滞留体内从而形成了结石,你知道患了结石该怎么办吗?哪些偏方能够治疗结石呢?结石吃什么好呢?结石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如何治疗比较好?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下文吧!

结石怎么办

1;取鲜的地锦草(潮汕地区称小飞扬草,常见)100-200g,将它洗干净捣烂,放置在大碗中,在上方盖一个小碗,倒进沸糯米酒约250-300毫升(焗十分钟以上),等到它温热适当时即可服用。

每日1-2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泌尿系结石23例,排出结石者16例,余7例中,5例服药后症状消失,2例因结石过大而手术。

2:处方:金钱草50克,冬葵子24克,海藻、菟丝子各15克,紫菀、茯苓、牛膝各12克,乌药、硝石各10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服药1-2疗程,有效率81%

3:处方:扁蓄、瞿麦生地、甘草梢、鸡内金(研磨吞服)各15克,金钱草60克,石苇、大黄、栀子各10克,牛膝9克,琥珀末(冲服)8克,海金沙35克,车前子12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用2次,服药后1小时后做跳跃运动约30分钟。

4; 木通5克,车前子10克,扁蓄5克,大黄1克,滑石15克,甘草稍5克,瞿麦5克,栀子5克,灯心0.2克。

你配7剂,每天用开水泡一剂当茶饮。尽量每天喝多些。一个星期后石头自然就会小或是没了。此方有效率高达百分之95。此方注意的是一定要配到甘草稍。不然效果就欠佳。

5;此药方为两条方子组成(全部份量单位为克):

甲方: 内金20 , 伏苓15 , 扁蓄10, 海金沙15 , 石韦10 , 金钱草15, 麦冬10, 生地20 , 甘草6 , 车前子15 , 白芍10。

乙方: 海金沙20, 元胡15, 滑石30, 金钱草20, 乌药15 , 枳实60, 车前子20, 鸡内金20, 留行草10 , 怀牛膝20, 大黄15, 甘草5 。

先连服甲方两日(一日一剂),再服乙方一日(一日一剂),然后又连服甲方两剂,乙方一剂

结石吃什么好

1、冰糖核桃仁

冰糖120克,香油炸核桃仁120克,将二者放在一起研磨为细末状,每次服用60克,每日服4次,开水送下,这样可以软化结石

2、赤豆粥

粳米、赤豆各50克,鸡内金20克研粉。粳米、赤豆加水煮粥,熟时拌入鸡内金粉,加适量白糖。每日2次食用。

3、藕节冬瓜

生藕节500克,冬瓜1000克,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煮汤服。一天服完。

4、鱼脑石粉

黄花鱼头中的鱼脑石30粒,研成细末,分10等份,开水送服,每次1份,日服3次。

5、乌梅桃仁

乌梅每天5枚,或生核桃仁每日100克,多饮水服用,对磷酸盐结石有防治作用。

结石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勿吃富含草酸盐的食物

大约60%的结石属于草酸钙结石。因此,应限量摄取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菠菜、草莓及甘蓝菜科的蔬菜。

也避免酒精、咖啡因、茶、巧克力、无花果干、羊肉、核果、青椒、红茶、罂粟子等。

二、注意蛋白质的摄取

结石与蛋白质的摄取量有直接的关联。蛋白质容易使尿液里出现尿酸、钙及磷,导致结石的形成。

假使你曾患过钙结石,应特别注意是否摄取过量蛋白质,尤其假使你曾有尿酸过多或胱胺酸结石的病历。

每天限吃180克的高蛋白食物,这包括肉类、干酪、鸡肉和鱼肉。

三、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维持尿道内膜健康,也有助于避免结石复发。

这类食物包括:胡萝卜、绿花椰菜、洋香瓜、番瓜、牛肝,但高剂量的维生素A有毒,服用前最好请教医生。

结石的治疗

中医治疗

陈天伦中药内金溶石方,具有调理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环境的作用,在治结石的同时达到培元固本的作用。

体外碎石

这种手术方式比较适合身体内有单颗结石的患者,而且结石的大小在0.5cm往上.

这也是大多数患者都喜欢采用的治疗方式,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肾脏有一定的损伤,很多特殊患者都不能用,同时碎石后会有出血、疼痛等症状出现。

微创手术

所谓微创就是让患者在通过手术治疗的工程中将创伤降到最低,这种手术对患者来说手术时间短而且出血量少。

给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疼痛;但是取不干净,残留在人体内的结石会继续生长,从而形成新的结石

总结:上文主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结石的相关小知识,结石是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它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运转,是非常棘手的疾病,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多注意饮食,要提早预防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肾结石  肾结石词条  秘方  秘方词条  中医  中医词条  怎么办  怎么办词条  治疗  治疗词条  
偏方

 ​中医讲 少饮药酒则可和血行气

古人云:“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对于酒的认识,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失精,生痰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