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神奇八会穴,常灸通脏腑,行活气血,疏通筋...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

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艾灸温补八会穴。

既可以缓解奇经上的病,又可以缓解正经的病。还可以改善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的病症。

八会穴汇总: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八会穴”是首创于 <难经>的一组特定腧穴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这八个特定腧穴 ,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 ,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 。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章门穴

章门穴隶属于足厥阴肝经,也是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肝经、胆经的交会穴。

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的下方处。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的功效。

对于胃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肝脏、脾脏疾病有改善作用。

对于黄疸、呕吐、小便困难、背部僵硬、水肿等也有调理作用。

【穴位配伍】

足三里穴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

配天枢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

配肾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阳谷穴、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中脘穴

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具有健脾和胃,补中安神的功效。

用于缓解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可改善胃痛、胃酸过多、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部胀痛等症状。

另外,对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虚弱、便秘、腹泻也有不错的疗效。还可以降低食欲,让身体恢复正常状况,减少小腹赘肉。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穴、梁门穴治胆道蛔虫症;

配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膻中穴

  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作用。

  膻中穴具有理气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

  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又是心包募穴,位于胸部,邻近心肺,因此具有宽胸理气、调理心肺、行气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肺及胸部病。

  膻中穴近于乳房,对局部有行气、活血、通络之功,故可治疗乳汁不足和乳痈。

 膻中穴系心包络之募穴,任脉与脾、肾、小肠、三焦诸经之会。有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之功,主治胸痞气喘,噎膈呃逆,产妇乳少,哮喘,咳逆。

【穴位配伍】

产后乳汁不足:膻中配乳根、少泽。

脑中配内关、中脘、足三里治疗呃逆,呕吐。

腋中配支沟、阳陵泉治疗气滞不通。

膻中配天突、定喘、尺泽治疗急性哮喘。

膻中配少泽、乳根治疗乳汁不通。

腋中配天井、梁丘、内关治疗乳腺炎。

膻中配期门、乳根、太冲、足三里治疗乳腺增生。

膻中配内关、太冲、期门、治疗胸胁胀痛。

膻中配厥阴俞治疗心痛,失眠,怔忡,喘息。

膻中配大陵、委中、少泽、俞府治疗乳痈,胸痛。

               膈俞穴

膈俞是八会穴之血会。膈指横膈,俞即输注,本穴是横膈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膈俞。

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

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具有宽胸降逆,和血止血的功效。

缓解吐血、贫血、便血等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膈俞位于背部,邻近隔膜,适用于呃逆、饮食不下、呕吐等症。

对于胃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打嗝、食欲不振、咳嗽、气喘、心绞痛等呼吸、循环器官的症状均有效果。

此外,按压膈俞穴还可以缓解呼吸困难,身体虚冷、易疲倦及低烧等病症。

【穴位配伍】

配大椎、足三里主治血虚;

配中脘、内关主治胃痛、呃逆;

配肺俞、风门主治咳嗽。

          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也是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五行属土。

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具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功效。

主要用于缓解和改善胆道和下肢疾病,如下肢瘫痪酸麻、肌肉抽筋、筋骨僵硬、坐骨神经痛、腰痛、膝盖痛等症状。

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有纤腿的功效。

【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太渊

太,盛大;渊,水深处。意指穴当寸口动脉,血气旺盛。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是肺经的原穴,补气效果极佳。(治疗气不够使,吸不上气)

还具有顺气平喘、化痰止咳、活血通脉之功效。

可缓解咳嗽,气喘,咳血;胸部痛,咽喉肿痛;对无脉症、呃逆、腕痛无力等病症的改善也有不错的效果。

【穴位配伍】

咳血:太渊、尺泽、鱼际、肺俞、膈俞、三阴交(《针灸医案集要》)。

呕血:太渊、神门、太冲、行间、鱼际(《针灸资生经》)。

臂内廉痛:太渊、经渠(《备急千金要方》)。

顿咳:太渊、四缝、合谷、少商(《针灸治验录》)。

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太渊、俞府、风门、膻中、中府、三里(《针灸大全》)。

掌中热:太渊、列缺、经渠(《神应经》)。

烦怨不卧:太渊、公孙、隐白、肺俞、阴陵泉、三阴交(《神应经》)。

牙齿疼痛:太渊、列缺、人中、颊车、吕细、合谷(《针灸大成》)。

呕吐:太渊、大陵、乳根、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庭(《针灸逢源》)。

               大杼穴

在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有舒筋活络,清热解表,宣肺止咳。

大杼穴可有效改善因头痛而导致的发热、咳嗽、气喘、胸闷、鼻塞、流鼻涕、喉咙肿痛、肩胛酸痛、颈部僵硬疼痛、手臂疼痛等症状。

【穴位配伍】

颈椎病:肩井穴、肩中俞穴、大抒穴、中府穴

肩背疼痛:大抒穴、肩中俞穴

咳嗽:中府穴、大抒穴、劳宫穴、涌泉穴、肾俞穴

             悬钟穴

悬钟穴最早出自于《针灸甲乙经》,是隶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中医认为,悬钟穴具有疏肝益肾、平肝息风的作用。

临床中悬钟穴主要用于治疗颈项僵硬、半身不遂、头晕、耳鸣等病症。尤其对于高血脂症、高血压等病症具有非常不错的疗效。

在小腿外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具有通经活络,疏筋止痛的功效。

用于缓解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脚气;颈项强痛、颈椎病、肩痛、胸肋疼痛、腋下肿、颈淋巴结核等。

另外,颈肩僵硬、扭伤按摩悬钟有缓解。(左边痛按右脚的悬钟,右边痛按左脚的悬钟)

悬钟穴为八会穴之“髓会”,脑为髓海,且胆经循行于颞侧部,故主治偏头痛;足少阳经循颈项,过胸胁,其经别上夹咽,故悬钟穴可治疗颈项、胸胁、咽喉部位疾病。

足少阳经行于下肢,悬钟穴位于外踝之上,既可治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之下肢痿痹、半身不遂,又可疏通少阳经气、散寒祛湿而治疗脚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脏腑  脏腑词条  气血  气血词条  疏通  疏通词条  神奇  神奇词条  
经穴

 背部穴位--譩譆穴

譩譆穴譩譆穴名解1)譩譆。譩譆者,压按本穴病者呼出之声也,无它意。2)五胠俞。五,五脏六腑之代称。胠,古战阵右翼的名称也。俞,输也。五胠俞名意指体内的纯阳之气由...(展开)

经穴

 气血疏通之经络疏通要点

振荡导读气血疏通经络疏通应用总思路今天我们主要是讲经络疏通方面的内容,从初级 中级 高级的每一种的经络疏通方法,同时还会讲一些气血疏通的思路结合传统经络拓展内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