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部
1.百会:头顶正中间。能排湿、主升阳气。
2.印堂:两眉中间。通鼻开窍、青头明目。
3.太阳穴:眉毛与眼角延长线交点。治疗头痛、眼睛干涩、调理视力。
4.瞳子髎:正坐,眼睛外侧一厘米处。去除眼角皱纹、美容。
5.丝竹空:眉梢凹陷处。治头痛、目眩、眼脸跳动。
6.睛明穴:目内眦角梢上方凹陷处。治视物不明、迎风流泪、偏头痛。
7.风池:又称风寒之池,脖子后面两根大筋的凹陷处。治颈椎、降血压、治失眠。
8.头维:在头部额角人发际处。治头痛、眩晕。
9.人中:上唇中线的垂直沟。急救、看妇科疾病。
10.翳风:而垂下。治耳鸣、耳聋。
11.人迎:喉结旁开2指处。治咽喉肿痛、咽喉炎。
12.大椎:自然低头,脖子后骨头最高点。治风寒性感冒、治颈椎。
13.定喘:大椎旁开2指处。治疗哮喘、咳嗽类型的疾病、支气管炎。
14.颊车:咬肌处,咬紧牙齿,脸左右两侧出现的肌肉处。瘦脸、治牙痛、牙龈肿痛。
二、手臂
1.列缺:大拇指根部凹窝处。治头痛、牙痛。
2.神门:大拇指根部凹窝处。安心宁神、抗衰老、美容、治失眠。
3.3.内关:手腕第一横纹上3指处。心脏之口,主治一切心脏疾病(心梗、心慌、心脏疾病、胸闷、心绞痛、可缓解晕车症状)
4.外关:内关对应外关。治疗腕部疾病。
5.支沟:外关上4指处。治便秘。
6.合谷:拇指与食指并拢肌肉最高点。治胃痛、一切疼痛性疾病。
7.肩井:脖子与肩膀连线中点处。调颈椎,肩周炎。
8.肩髃:三角肌上部中央。治疗肩周炎。
9.肩前:手臂与躯干交汇处。治疗肩周炎。
10.肩贞:肩前对应后侧。治疗肩周炎。
11.曲池:肘部自然弯曲肌肉最高点。降三压。
12.手三里:曲池下3指处。治便秘。
13.天宗:肩胛骨的正中,与第四胸椎相平。治肩周炎、肿肋胀满、乳腺病。
三、腹部
1.肚脐眼:又名神阙。治痛经、肚子痛、妇科疾病。
2.天枢:神阙旁开3指处。可瘦肚子、治便秘、治妇科疾病。
3.气海:神阙下2指处。调整妇科、温补阳气、治体虚、补气。
4.关元:气海下1指处。调妇科、补肾壮阳。
5.水道:关元旁开2指处。男性前列腺。
6.中极:关元下2指处。
7.子宫:中极旁开2指处。
四、腿部
1.环跳。坐骨神经痛、腰痛。
2.承扶:大腿根部(跟环跳在同一条线上)。坐骨神经痛。
3.股门:承扶与委中中点。
4.委中:膝盖后正中间。腰背委中求。
5.梁丘穴:膝盖骨外上方3指处。主治痉挛、腹泻、膝盖痛。
6.膝眼:膝盖的眼睛。治关节炎、膝盖痛。
7.血海:反手抓膝盖,大拇指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湿疹、阴部瘙痒等。
8.足三里:外膝眼下4指处。可长胖、补气健脾、调理肠胃。
9.阳陵泉:足三里外2指处。去脚气、胆囊炎、胆结石、胆炎性疾病。
10.阴陵泉:阳陵泉对应面。排湿。
11.三阴交:内踝骨上4指处。美容祛斑、调理妇科性疾病、养颜、治失眠。
12.悬钟:外踝骨上4指处,对应三阴交。踝关节扭伤疾病。
13.丰隆:悬钟上4指处。瘦小腿。
14.承山:小腿后面正中。主治小腿抽筋、脚部劳累、排湿气。
15.太溪: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肾脏病、咽喉肿痛、精力不济。
16.太冲:大脚趾与食趾交点后2指处。笑穴,疏肝解郁,降肝火,消气穴。
17.涌泉:四趾并拢脚掌凹窝处。主降一切,降三高,调失眠,排湿。
五、腰部
1.命门:与神阙对应后背处取穴。治腰部疾病,温补肾气,调腰补肾。
2.肾俞:命门旁开2指处。
3.腰阳关:命门下3指处。
六、任督二脉
1.任脉上的主要穴位
承浆、天突、膻中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阙
2.督脉上的主要穴位
气海、关元、中极、长强、腰阳关、大椎、哑门、百会、印堂、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