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康复中心 林国华教授
图文:廖艺祖
春天,万物复苏,本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好时节。可最近武汉新冠肺炎的爆发使全国人民人心惶惶,只能“宅”在家里,为防疫做出贡献。如果你“宅家”时间久了,身心得不到舒展,常常觉得闷得慌、情绪低落、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焦虑,就要注意了,这是焦虑抑郁状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林国华教授推荐大家试试刮痧疗法来缓解症状。
这种焦虑抑郁状态,在中医又叫“郁证”、“百合病”等,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就有记载“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林国华教授认为,其基本病因是情志不遂,气机不畅,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其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而刮痧疗法,则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刮痧疗法是中医特色的非药物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用一定的刮痧工具,如水牛角板、玉石、银元、铜钱等,在体表进行手法刮拭,使皮肤出现潮红,或红色粟粒状,或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出痧变化,达到活血透痧、防治疾病的目的。那么该如何运用刮痧疗法治疗呢?林国华教授推荐以下的方法。
刮桥弓
1:
桥弓穴是指耳后翳风穴(下颌角与乳突间凹陷处)至缺盆穴(锁骨上窝中央)的连线,即位于人体脖子两侧大筋上,左右移动头部时能感觉到。
刮痧操作要点:头往一边侧45度,先以万花油局部涂抹桥弓穴,然后用刮痧板以45度,从翳风穴刮至缺盆穴,用力轻而不飘,重而不滞,切不可用力过猛,如此循环往复20下,时间约1~2分钟,使皮肤出现潮红为度。刮完一侧,头转去另一旁,如上法刮另一侧桥弓即可。
桥弓穴所处的部位正是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刮痧刺激这个穴位,可使心率减慢,改善血管痉挛状态,降低血压,从而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此外,林国华教授认为,翳风穴属少阳经,缺盆穴属阳明经,阳经从头走足,顺经而刮,有利于助阳,可发挥和解少阳,清泻阳明,利咽止咳的作用。
刮手厥阴心包经
2:
手厥阴心包经行走于上肢内侧,我们刮痧取其前臂一小段,即大陵穴(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至曲泽穴(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连线。从大陵穴刮至曲泽穴,操作方法同前,左右手交替治疗。
《黄帝内经》云“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表明“心包代心行事”。林国华教授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以肝气郁结为甚,肝气郁结易化火扰心,导致心烦、失眠、多梦、舌疮等症状,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逆经而刮,可泄阴火,起到清心泻火,养心安神的作用。
刮任脉
3:
任脉起于胞宫,出于会阴,沿人体腹部正中循行,被称为“阴脉之海”。我们刮痧取天突穴(胸骨上窝正中)穴至巨阙穴(胸剑联合中点下2寸)一段。从天突穴刮至巨阙穴,操作方法同前。
任脉为阴脉之海,此段任脉更是和肺、气管、食道、心、胃息息相关。其中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心),为心包的募穴,八会穴之气会,也在此段任脉上。临床常常能在膻中穴上下找到压痛点,在此处刮痧,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巨阙穴,为心之募穴。巨,大;阙,宫门。穴居中线而近心脏,为神气通行之处,犹如心君居所之宫门。林国华教授认为此段任脉配合上述手厥阴心包经进行刮痧,能增强彼此的功效,共同发挥养心安神,和胃理气的作用。
刮足少阳胆经
4:
足少阳胆经主要循行于头部、胸腹、下肢侧面,我们刮痧取胸腹侧面胁肋部的一段,即日月穴(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至京门穴(侧腰部,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的连线。从日月穴刮至京门穴,操作方法同前。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肝升胆降。日月穴为胆的募穴,胆主决断,若气机失调,肝胆疏泄失常,胆气虚,则遇事慌张、焦虑、善太息,导致情志的抑郁。京门穴为肾的募穴,肾主水,水涵木,肾水足则肝火不旺、心火不升,焦虑烦躁、心烦失眠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总的来说,在此段足少阳胆经刮痧,可以起到疏利肝胆,滋水涵木的作用。
最后,林国华教授提示您:
1、刮痧前记得使用刮痧油如万花油、植物油等,刮痧时切忌用力过猛,损伤局部皮肤组织。
2、刮痧以皮肤出现潮红为度,若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或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属于正常的出痧现象,可待身体吸收痧后再行刮痧治疗,或隔天治疗。
3、刮痧后,局部毛孔开泄,注意避风和保暖,刮完痧后洗澡应至少间隔3小时,防止风寒之邪侵犯。
4、刮痧易消耗人体津液,刮完痧后可饮温水,补充津液,促进新陈代谢。
5、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刮痧疗法,或寻求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6、若刮痧疗法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加重,请及时至心理精神专科就诊。
7、防疫期间记得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如有发热、干咳、咽痒等症状,应及时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医。最后请相信政府,疫情很快就会过去,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专家简介
林国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张家维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享受正主任待遇);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治疗学院康复系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外治安全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常务分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岭南名医,岭南针法名匠,羊城好医生等称号。为广东省、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岭南火针疗法)的代表性传人。
临床上擅长治疗各种痛证、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五官疾病等,并运用特种针法(如火针、蜂针、针刀、挑治、割治、埋线、铺棉灸等)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近年来,对针灸在亚健康、肿瘤、皮肤病的防治方面也有较深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各级课题20多项。获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成果6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论文3篇。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