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读者也许会问,用指按压或按揉,取穴不够精准有没有关系?
从黄帝内针角度来看,讲究的不是某个特定穴位的功用,穴位精准与否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要在同气相求、有求必应。
需要留意的是指按时能不能心到意到,能不能即时引导患者去感受患处变化。如果能多了解一些黄帝内针的理法,对于提高指针疗效有很大帮助。
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如何处理?此时首先可考虑厥阴经,在手部可取内关穴附近,足部可取三阴交穴附近。
除了厥阴经,循行胸口部位的还有哪些经络呢?可以考虑的还有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
胸闷、心慌等症状往往难以区分左右,可按男左女右取穴求同气。
如果出现恶心、胃口不好、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可首先考虑阳明经,在手部可取合谷穴附近,足部可取陷谷穴附近。
如果指按后症状缓解或改善不明显,还可考虑太阴经、少阴经以及任脉。
求同气的方法,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不变。如果不适部位在中间,按男左女右取穴。
这里再次提醒,在用指按压或按揉的同时,务须引导患者随即感受患处,并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然后继续随证按(揉)之。
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怎么办呢?循行腹部的经络,主要考虑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以及任脉、带脉。
腹泻等腹部不适按理应考虑下焦同气,怎么会到上焦取穴呢?出于用针安全考虑,黄帝内针明确肘膝以上及整个躯干和头部禁针,涉及肘膝以上的用针,倒换到肘膝以下,也就是到上焦区域用针。用指针时,为方便操作,同样可倒换到上焦区域求同气。
腹泻等腹部不适,还可以考虑前病后治,比如太阳经和督脉,在手部可取后溪穴附近,足部可取申脉穴附近。
也可以考虑下病上治,取头部百会穴附近。
黄帝内针的基本法则是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前面讲了好多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方法,这里就是下病上治的应用。
用指按压或按揉的效果如何呢?
大年初一傍晚,朋友9岁的孩子估计吃多了,下午开始喊肚子疼,吐了两次,晚饭也没怎么吃,整个人软绵绵的,问按哪里可以缓解症状。
肚子疼,呕吐,首选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同时考虑厥阴经内关穴,朋友依言操作。
指按没多久,尤其按揉曲池穴时,小家伙放了几个屁,瞬间觉得肚子舒服不少。按着按着,小家伙睡着了,半夜里又爬起来吐了很多黏糊糊的东西,拉了一次肚子,之后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整个人又活蹦乱跳了。
黄帝内针是一个易学难忘的方法,如果明白了其间的法理,确实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在家中医”,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家庭的一些健康问题。
【指针应用注意事项】
1、医者、患者双方保持心平气和,松静自然。
2、根据文中所示常用穴位寻找阿是穴。若无阿是穴可直接取用该常用穴位。按揉时可选取部分穴位,也可全部选用,具体根据症状变化而定。按照黄帝内针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在左手(足)或右手(足)一侧取穴即可。
3、用指按压或按揉时,力度适中,以患者可承受程度为限。
4、按压或按揉的同时,须即引导患者感受患处变化。若患者自我按压或按揉,亦须同时感受自身患处变化。
5、按压或按揉的时间与次数,根据患者症状变化确定。
(本文所引用穴位图片均来自《大家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