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针灸的针刺深度没那么简单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深浅在志”。针刺深浅,与治疗作用和疗效关系很大。我们除了对各个穴位所规定的针刺分寸要严格遵照外,还必须结合形气.脉象、病情、病所、天时等因素为依据,灵活掌握,才有利于提高疗效。所谓“进针深,疗效髙”之说,显然不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如果盲目瞎刺,造成“浅深不得,反为大賊”(《素问·刺要论》)。本文就深浅刺法的基本原则,谈些肤浅的体会。

一、察形气定深浅

针刺首先要观察病者的形态。根据体格、年龄等情况,运用适当的深浅刺法。《灵枢·终始》篇说:“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依据形气深浅刺法,要因人而施,酌情而定,大致归纳三个方面:

1. 形有肥瘦:肥人气涩(针刺感应迟钝)宜刺深;瘦人气悍(针刺感应灵敏)宜刺浅。

2. 体有强弱:体质强壮正气旺盛,多为实证,宜深刺;体质瘦弱,正气不足,多为虚证,宜浅刺。

3. 年有长幼:老年正气耗散,宜浅刺;婴儿肌肤脆嫩,血少气弱,宜浅刺疾出。

二、切脉象定深浅

切脉是辨证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脉之变化可确定深浅刺法。《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凡将用针,必先诊脉。”例如,虚脉主虚证,如气不摄血的漏下症,浅刺补之以益气摄血。实脉主实证,如胃热的胃脘痛,深刺泻之以清中理气。《甲乙经》:“刺诸痛者,深刺之。诸痛者,其脉皆实。”

病有寒热虚实不同,脉象反映各异,深浅刺法就不相同。一般情况下,脉证是相应的,但亦有不相应,因此不能片面强调切脉,故临证有“顺逆”与“从舍”之别。应当四诊合参,所取穴位性能,全面考虑,才能作到从舍得宜,深浅适度。

三、识病情定深浅

临证必须识别寒热虚实不同的病情,然后拟定适合病情的深浅刺法与补泻。如《灵枢·经脉》篇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病有新久,如《灵枢·终始》篇载之“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这些原则,应当切实掌握。

1. 病情的性质与针刺深浅关系密切,一般而言,阳、表、热证宜浅刺;阴、里、寒证宜深刺。

2. 病程长短与针刺深浅关系密切,病久痼疾要深刺,新病病轻邪浅宜浅刺。

四、知病所定深浅

针刺不可轻率,必须结合诊断,明确病所,病有在表、里、脏、腑、皮、脉、肉、筋、骨的不同,病浅则浅刺,病深则深刺,要恰中病所。《素问·调经论》载:“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临床常用刺法如下:

1.病在表或皮肤则浅刺,用半刺或皮肤针,如肤冷麻木的皮痹,以疏泄邪气,并配合拔罐。皮肤浅刺还有二个方面作用:

(1)肌肤浅薄的穴位,用沿皮肤透刺法,比直刺疗效高,如丝竹空透率谷治头风痛.列缺透太渊治咳嗽。

(2)皮肤是经络系统的分部,卫气循于之中,《灵枢·禁服》篇有:“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之说,因此充分发动卫气的作用,治疗范围就不限于此。

2.病在络脉,浅刺出血,用豹文刺。此法治疗络脉瘀阻,或邪入血分的一些疾病,如外伤腰痛,以活血祛瘀;丹毒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3.病在筋膜,有深浅不同:(1)浅部如桡骨茎突腱鞘炎用恢刺,以舒筋活络。(2)深部如肩关节周围炎用较深直透刺的关刺。

4.病在肌肉,用较深肌层透刺的合谷刺,如肌肉麻木或痠痛无力的肌痹,用以疏通经气。合谷刺是以肌层多向透刺法为基础,因此临床应用扩大了治疗范围。例如中气下陷的胃下垂,关元透气海、中脘透上脘以升举中气。

5. 病在骨骼,用直刺深透的短刺,例如根性坐骨神经痛,按其腰椎压痛及叩击痛部位,取相应夹脊穴,病者有触电样感觉向下肢放射,往往即觉疼痛减轻。又如耳鸣耳聋症,对耳门、听宫、听会等穴,深刺比浅刺效果好,这就是肾主耳、肾主骨的缘故。

五、参天时定深浅

人与自然界相应的关系,《素问·诊要经终论》说:“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应当注意人体气血与时令的变化,适当地掌握深浅刺法。我的体会如下:

1.根据气之所在与邪气的深浅来确定。春夏之季,其气散于外,病邪居浅,下针宜浅;秋冬之季,其气敛藏于内,病邪居深,下针宜深而久留。

2. 四时刺法,古人指出还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捏。如《灵枢·四时气》指出:“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的原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版权声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针灸的针刺深度没那么简单  针刺  针刺词条  针灸  针灸词条  深度  深度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  简单  简单词条  
经穴

 针灸大成的厚与薄(九)

十、神阙穴一)位置神阙穴,就是俗称的肚脐眼。二)用法1、神阙穴可灸,禁针。2、灸神阙穴可使用隔盐灸。也可使用悬灸法。3、神阙穴的治症,可疗中风、肠鸣、、肠炎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