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梗!
心梗是很危险的,如果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脏就会停止工作。就像一辆汽车,引擎坏了,车也就废了。
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气紧,出汗,乏力,胸前不适,胃部难受,还可以牵涉颈部,下颌以及肩部。
男女症状不太一样。出冷汗,左臂不适在男性更为常见。
大约一半的猝死于冠心病的男人之前都没有任何症状。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任何症状,你仍然可能患有心脏病。
心梗,有5个高发时刻:
1、喝酒时
吃饭时喝点小酒是不少人的习惯,但酒精很容易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处于加快的状态,血压升高,诱使心律失常。
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则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2、洗澡时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会使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
很多老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长时间呆在缺氧密闭的环境下,容易引起大脑心脏缺血,从而导致心梗。
3、起床时
早晨起床时,人的状态从半休眠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流加速,很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粘稠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
所以,身体从平躺到站立时,会出现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头晕的现象。
4、打呼时
睡觉打呼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危性疾病。
在睡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使全身间歇性缺氧,增大心脏负荷,使血压波动,伴有低氧血症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情况,从而会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会诱发心肌梗死。
5、上厕所时
不少中老年人大便往往不太通畅,当用力排便时,腹部内压会增大,血压迅速上升,心率也会相应加快,这都会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梗死亡。
冠心病患者以及中老年患者在如厕时切勿用力过猛,当大便不通畅时,可借助药物辅助。
心梗多是"吃"出来的,爱吃3种食物的人,尤其要当心
1、奶茶
奶茶里面含有非常多的奶精,而奶精里面有很多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对人的心脑血管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喝多了奶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反式脂肪酸主要产生于植物油的氢化过程,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是引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2、动物内脏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动物的内脏,而像夫妻肺片、毛血旺、溜肥肠、卤煮、羊杂汤等,都是用动物内脏来烹饪的。
但是动物内脏口感虽好,却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含量是瘦肉的3~4倍。一旦摄入太多,就会导致血胆固醇含量骤增,血液黏稠度升高,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易发生心梗。
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这类食物还是要少吃。
3、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食物,一般都是经过风干、烟熏、腌制等处理,为了提升口感,延长保存时间而制作的,比如腊肠、培根、火腿等。
这类食物相比"先吃先买"的肉类,更加没影响,且含有更多盐分,会增加血管的伤害。
对于50岁人群,每天每多吃50克加工肉类,冠心病风险会增加47%,糖尿病风险会增加65%。
预防心梗,养好心脏,做到四个“勤”!
1,勤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 比喝2-3杯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建议每天喝水量至少1500毫升。
除了白开水之外,平时也可以喝点野樱莓茶水。野樱莓的特点是富含花青素,其含量甚至高过蓝莓。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花青素的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肌梗塞等重症疾病。
将野樱莓泡水代茶饮,可有效防止老年人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因此减少罹患心肌梗塞的风险。
2,勤吃蔬果
新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粗纤维,为身体提供更多营养,利于保护血管。
杨梅是纤维素与铁质的出色来源,并且研究表明经常吃一些杨梅能够降低血液中LDL胆固醇水平,因而杨梅也是心脏的益友。
苹果是一种我们最常吃的水果,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经常吃苹果或喝苹果汁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得以明显下降。
3,勤补α-亚麻酸
α–亚麻酸是被推荐用于冠心病死亡二级预防的一种营养物质。
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显示,补充α–亚麻酸可降低冠心病相对风险和心源性猝死风险。
同时,α-亚麻酸还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秋苏籽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其含量可达67%左右。可每天食用5-10ml,补充好人体所需的α-亚麻酸。
4,勤晒太阳
《英国医学杂志》曾发病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群罹患心脏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更高。
研究也证实,在紫外线比较缺乏的冬季,患心肌梗死的病人会明显增多。
所以,适当晒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变得更加活跃,有助于使体内炎症减少,对血管健康更有利。
晒太阳时,将双手朝向阳光,或抬起双手,手掌向着阳光。
经常晒手掌,能起到缓解疲劳以及帮助睡眠的作用。
手心,最重要的穴位是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经常按揉此穴还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