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令血糖“飙升”的幕后真凶!这8类常用药,你...

导读:随着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持良好血糖水平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但容易被忽视的是,日常中某些常用药品在使用时,同样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性高血糖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罹患风险;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则可能会增加血糖的波动以及控制难度。因此,了解这些常用药物的相关特性、提高针对药物性血糖升高的防治意识,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喹诺酮类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能力较强、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临床常用于肠道和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有研究显示,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可影响血糖水平,不同类型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高血糖事件的风险存在差异,其中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后更易发生血糖波动。

有研究显示,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环丙沙星可导致高血糖发生,而加替沙星对血糖的影响更大(说明书中特别标注“糖尿病患者禁用加替沙星”),其中加替沙星诱导的高血糖可能与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相关,此外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加替沙星的使用会导致胰岛β细胞空泡化,进而导致胰岛素水平下降和高血糖的发生。

来源:用药参考app

2: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是常用的降压药物,代表药物如氢氯噻嗪。

有研究表明此类利尿剂可使非糖尿病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控制。一项纳入26项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噻嗪类药物组、安慰剂组、未经治疗组相比,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显著升高(平均差异0.27mmol/L)。该类药物诱发高血糖的风险与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即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发生高血糖的可能性越大,总体发病率约为10%-40%。

噻嗪类利尿剂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主要与细胞内失钾有关,一方面,用药后到达肾单位远曲小管的钠离子量增加,其可与小管细胞钾离子交换,以致失钾增多;另一方面,用药后机体血容量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尿钾排出增多。上述原因导致的细胞内钾离子水平下降可影响胰岛β细胞膜极化状态而致胰岛素分泌障碍。此外,也有研究显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可能是导致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尽管噻嗪类利尿剂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其仍是常用降压药,临床可与保钾类降压药联合使用(如ACEI及ARB),减少体内失钾。

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βB)同样是较为常用的降压药,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为非选择性βB(代表药物如普萘洛尔);第二代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如美托洛尔);第三代是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βB,包括α/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及不通过α1受体阻滞但具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的βB(如奈比洛尔)。

多项研究表明βB的使用与血糖升高相关,例如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中,研究人员将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服用非选择性βB组与ACEI组进行比较,发现βB组患者的平均HbA1c水平较ACEI组显著升高(7.5% vs. 7.0%,P=0.0044)。

βB导致高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其他机制还包括肌肉脂蛋白酶减少、体重增加、胰岛素清除率下降及外周血流减少等。

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影响较小:纳入3029例患者、随访时间长达5年的“欧洲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表明,与第二代βB药物美托洛尔相比,第三代βB药物卡维地洛组新发糖尿病比例明显降低。并且,另外有两项研究表明,相比于美托洛尔组,未观察到第三代βB药物——阿罗洛尔及奈比洛尔对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有不良影响,因此第三代βB对于血糖的影响可能较小。

4: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调脂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此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减少胰岛素分泌,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不过也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类型的不同,对于血糖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一项来自韩国的队列研究评估了非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长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的使用与空腹血糖增加显著相关,而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的使用与空腹血糖增高无明显相关性。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或带来糖尿病风险,但是此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总体获益远大于新增糖尿病风险,因此有他汀类治疗适应证者应坚持服用此类药物。

5:

烟酸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本质上属于B族维生素,较大剂量有明显的降脂作用,临床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血糖升高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25673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或2g烟酸缓释剂组,经过平均3.9年的随访,烟酸组发生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安慰剂组(9.1% vs. 7.3%,P<0.0001)。此外,一项有关烟酸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的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C肽影响的研究显示,参与者用药后平均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105.07 vs. 95.03mg/dl,P=0.001)。

烟酸诱导高血糖的机制主要是大剂量烟酸导致脂肪组织甘油三酯分解反跳性增强,循环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致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以及肝糖异生增加。因此,在应用烟酸药物时,应加强对血糖的监测力度,以降低发生高血糖的风险。

6:

褪黑素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外源性补充能够改善睡眠质量,也是多种助眠保健食品中的主要作用成分。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褪黑素受体1b是糖尿病有关的变异基因,该研究小组招募了23名携带该基因的健康人员以及22名未携带该基因的健康人员,睡前服用4mg褪黑素,3个月后,所有人的血糖水平均有所升高,并且携带风险基因的参与者血糖升高更为明显。

褪黑素影响血糖的机制可能为,在β细胞中褪黑素能够降低环磷酸腺苷水平,而褪黑素受体1b的过表达会进一步增强褪黑素介导的对胰岛素释放的抑制作用。

7:

口服避孕药

有报道显示,在长期应用口服避孕药的人群中,有4%-35%的比例发生糖耐量异常,提示口服避孕药可能诱发糖尿病。推测其作用机制与雌激素相似,可能与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雌激素能够增加垂体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有升高血浆生长激素的作用),也有研究显示,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会减少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进而引起高血糖

8: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包括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等,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用于如哮喘、鼻炎、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疾病的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药物可诱发糖耐量异常进而导致高血糖

此类药物诱导的高血糖症与激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长短存在相关性,有研究显示,每天服用泼尼松>50mg者更容易发生高血糖。并且,此类药物相关的高血糖患者常伴有以下临床特点:空腹血糖增高不显著,但糖耐量曲线明显异常;血糖和尿糖增高不成比例;对胰岛素治疗反应不一,多数患者仅用少量胰岛素即可,但部分患者不敏感;严重病例,特别是伴酮症酸中毒者少见;伴有负氮平衡;停药后血糖和尿糖恢复正常。

本文小结

多种常见病治疗药物可导致高血糖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内分泌科医生有必要对这些药物进行深入了解,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糖波动时注意询问近期的合并用药情况。并且,如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以及肝肾功能不全人群)因治疗需要须合并使用上述药物,有必要加强用药前和用药期间的血糖监测,以便对于高血糖的尽早发现和及时干预。一旦出现药物相关高血糖,医生应根据病情充分权衡利弊作出相应决策,如对可疑药物进行停用、减量或替换等。 

参考资料:

[1] 王彦苏,包玉倩.非内分泌激素类药物相关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02):117-120.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20.02.012.

[2] 刘勇.常见非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03): 5-7.

[3] 刘元超,王秀娟.药源性高血糖症[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8.

[4] 霍丽丽,邓微.药源性高血糖[J].药品评价.2014,11(11):13-17.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常用药  常用药词条  真凶  真凶词条  血糖  血糖词条  飙升  飙升词条  幕后  幕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