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来就是背黑锅的命,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苦命人。感冒首先没人会想到使用中医,而中医最擅长治疗的就是感冒,对于感冒,如果是平常的风寒感冒用对药,也就三五天的事,快则一天之内解决问题。如果是病毒性感冒,或者说是严重的传染性感冒,则需要稍微长一点的时间,但是还是可以非常快的治疗好的。
由感冒而起,中医有一个说法“百病皆因伤寒起”,所以“百病皆可伤寒治”,说的就是所有的严重的疾病,都是由于风寒感冒开始的,也许风寒感冒经过十年二十年,但是归因都在伤寒。当然,有人也会反驳这个观点,不过不管信不信,再严重的疾病都可以按照伤寒的思路治疗,这也是经方在新时代还能大受欢迎的一个根本原因。
下面就来看一看一个集肝囊肿、子宫肌瘤、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诸多问题于一身的患者的治疗历程。
(一)望诊
2018年6月12日第一次诊断,当时迎面走来的患者有点非常阴森的感觉,整个人的脸部都是青色的,《黄帝内经》说“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看起来就有点如蓝了,因为仓壁之泽是在青色的脸部还有光泽,是一种气比较足的状态,但是如蓝,则看起来根本没有多少气色,面部无油,属于干枯的类型。
这种脸部的颜色,一看就知道是肝部有问题,所以方基本可以锁定在补中益气丸、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等方剂之中,但是具体是哪一个方,则需要进一步细致问诊了。
其实,青色的脸未必不是好事,比如曾国藩《冰鉴》之中就说“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面青之人按照传统的五行分类,其实就是木太过,木主仁,也主怒,但是这种面青不是全面部的面青,而是骨头部分的面青,是局部的,所以在临床时也要分清楚。
一般出现面部骨头部面青者,都有不怒而威的性格特点,肝为将军之官,主思虑,所以这种热一般考虑事情周全,自然能够“早发”。
(二)问诊
中医问诊,很多时候就像法官审嫌疑犯,确实刚开始学医的时候也很难理解,那些老中医为啥这样板着脸,问一些问题非得一句一丁的。慢慢的,发现自己也有这个习惯了,问诊时,病人就不要说了,我问什么答什么就行。
其实,这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一般来说,一个患者如果气虚,很难集中精力,很难把握重点,所以如果让他开口一直说下去,说半个小时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呢,不让他们说又会缺失一些看起来不重要,其实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一般采取的问诊措施就是,先由我问,问一些核心重点问题,我判断病情用得着的,然后进入把脉阶段,在把脉阶段,就放开口子,任由患者自己说,反正把脉就是自己思考,顺便问一两句,确认一下而已。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患者自述刚囊肿、子宫肌瘤、骨密度减小、乳腺结节、睡不醒、疲劳无力,胃口一般,有胃下垂感,大便正常,绝经,气短,嗳气,心慌,肝区麻木,手脚心热。
这些症状,其实非常重要,可以奠定后面的判断基础,但是还没有把脉,所以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方剂。
(三)切脉
切脉是中医治病的重中之重,很多人感觉切脉没必要,这个说法真是震惊了,切脉是中医的精髓,通过切脉完全可以判断出体内的疾病状态和疾病类型,如果没有切脉,中医基本就是草药的阶段。
恩,比如现代的日本人,就不太注意切脉,大家可以看到日本人的医案,很多就没有脉象,没有脉象,所以治病的时候,患者都是试药,医生就是试病,反正吃个十来个方,总有一款适合你。
现代的中医教科书也不注重切脉,所以按照《中医内科学》来治病,十有八九都难以获得疗效,没有切脉的中医无意义瞎子走马路,不出事是运气,出了事是应分。
切脉中,右脉是沉脉,则代表整个人的肺气也是据在里面的,而不是表证。如果有问题,肯定是肺部的问题,而且在里面,不是咽喉,也不是鼻子。
右关弦而有力,忘了介绍,一般把脉没有明确指出浮取,或者沉取,就是中取,关弦而有力,其实就是一种肝木与脾土的不和,胃口肯定不好,甚至说吃啥都不香,味同嚼蜡。
右尺脉沉而无力,尺脉沉一般就代表着肾阳虚,整个人的阳气状态也是虚的,而且还无力,则代表整个人比较虚,很多人遇见这种情况就会马上加入一些补肾的药物,比如熟地之类的,事实上,这个时候不能用补肾的药物,用了补肾的药物很多时候会补不起来。
出现了左寸脉沉,这代表什么呢?右寸脉,又是心脉,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心气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心高气傲,一般可以摸到心脉是滑而有力的,这种人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烦躁之类的病情,当然也要跟肾脉相结合,如果肾脉也是无力的,那么倒霉事肯定要接种而来了。
但是,心脉是沉脉,则说明最近的心情沉郁,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所以要重点照顾,因为心脉一旦无力,整个人就处于一种很难医治的状态,后来才知道,她本人其实都已经放弃治疗了,但是因为女儿是白血病患者,所以必须坚持下去。
左关脉也是沉脉,弦脉,沉脉就很容易说明问题了,一般肝脏长东西的脉都是沉脉,这也是最难缠的一点。
左迟脉也沉而无力,整个人的气血状态就是收敛收藏的,所以需要用升提发散的方法激发起来,但是又不能放心大胆的用一些虎狼之药。
(四)辩证处方
所以根据这些情况,处方:桂枝10克 茯苓20克 白术10 克 白芍10克 丹皮15克 桃仁10克 柴胡5克 枳壳10克 黄芪15克 炙甘草10克 菟丝子40克 陈皮10克 生地20克 香附子10克
五天剂量,这个方其实是探路方,最保守的探路方,用下去肯定会有效果,但是不敢专任主方,特别是柴胡,主要考虑的就是身体气血太差了,如果大量使用柴胡,很有可能受不了。吃药之后,身体轻松了许多,但是睡后还是会头晕。不过增加了很多症状,比如排气、腹胀、大便排不干净的感觉。
这些症状,其实有的是好的现象,比如排气,说明肠道开始变化了,有的则属于用错了药的反应,比如补肾用了生地,出现了腹胀这种滋阴太过表现。
十天后,2018年6月26日,再次诊脉,考虑到人虚,补肾也不能大队补肾,所以改变了方略:
黄芪30克 红参15克 当归10克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白术15克 陈皮15克 炙甘草10克 丹皮15克 菟丝子40克 牡蛎20克
还是吃五天的量,吃药之后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乏力、困、口渴、五心烦热的状态好转,但是增加了肝区疼痛的反应,这个状态使患者有点不知所措,也不敢跟我说。
确实是,吃药了,感觉好了,怎么会增加疼痛呢?这就是补药的作用,之所以会疼痛增加,那是因为人体补了之后,元气上去了,正邪交争更加激烈,所以疼痛更加激烈;就好比发烧的患者,如果用点人参,整个人的烧会马上上去,如果用药不得法,则会一直烧,但是如果用药得法,烧过之后,就是疾病的转向。
十天之后,又来复诊:复诊时,总体感觉变好,但是这次因为肝区疼痛面积减小,算是好转了,患者才告诉我,原来肝区疼痛。。。。。。。。。
根据描述,脉象都明显好转了,所以守方:
黄芪30克 红参15克 当归10克 升麻10 克 柴胡10克 牡蛎20克 白术15克 陈皮15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炙甘草10克 天花粉10克 鳖甲10克
这个方与原方相比,其实更换了后面几味药,主要从淤血和肝经入手,增加了除淤血效果强的桃仁和引经药鳖甲。吃药之后,患者也明显反馈,很多症状改善非常明显。
又十天,7月16日复诊:
肝区疼痛减轻,腹胀明显,困乏好转,脉诊上,左右尺关寸都是缓脉,但是两尺脉还是弱而无力,但是没有了沉象。舌质红暗,苔薄,所以处方: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黄芩10克 牡蛎20克 干姜10克黄芪15克 天花粉10克 生甘草10克 厚朴40克 茵陈10克 红参10克 香附子10克
这次吃药,效果还是有一点,身体困乏稍微好一些,腹胀感、胃部沉等症状还是有,五心烦热的状态基本消失,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眼睛感觉不舒服。
7月27日复诊,第一眼就发现整个人气色非常不错,基本跟常人无异,把脉时也发现,除了颈椎问题明显,其他的问题几乎都解除了,说话也没那么啰嗦了,比较能够get到要点,因此在处方时坚持原方: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黄芩10克 牡蛎20克 干姜10克黄芪15克 茯苓20 克天花粉10克 生甘草10克 厚朴40克 茵陈10克 红参10克 香附子10克 菟丝子40克
重新开始补肾,不过这次药还未吃完,总体感觉患者状态已经属于正常范围了。并嘱咐多吃几次药之后,可以去检查各项指标,最好是将子宫肌瘤、肝囊肿彻底消完之后,才停止服药。
很多时候,患者的疾病能不能治愈,在于患者是否能够正确的反馈信息,能否坚持看病,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形。患者看病,很多时候也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此医生的药物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