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半真武汤(自制方):附子30g,生姜15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30g,瓜蒌壳20g,薤白20g,降香10g,郁金15g,桂枝15g,半夏15g。
主治:心前区憋闷疼痛,舌体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者。
水液运行三焦,全凭肺气宣降,脾气转输,肾阳气化,心阳温煦,肝气疏调。
其中肾阳气化作用尤其重要,不仅水液有赖肾阳气化,谷精转化成为阴精,阴精化生成为阳气,也唯此是赖。
中年以后,肾阳渐衰,气化不足,既无力化谷精为阴精,化阴精为阳气,也不能化气行水,谷精凝结成脂,水津凝结成痰,停积膜腠之间,于是体渐肥胖。
脂液积于脉之夹层,包络管腔变窄,一旦情绪激动、气候变化脉络挛急,即见心区疼痛。
其基本病理是:肾阳虚衰,气化不及→脂凝液积,填塞脉隧夹层→管腔变窄→血运不利,经脉挛急→疼痛。
少阴阳虚,气化不及,脂凝液积,成为胸痹,法宜温阳化气,恢复肾命气化功能;也须兼调五脏,津液才能畅行无阻。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真武汤用生姜温胃散水,助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白术健脾输津,助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生姜辛开肺气,助肺布津于体表,下输于肾系。
附子温心肾之阳,助肾化津为气,使其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白芍柔肝缓急,使水津畅行无阻;茯苓淡渗利湿祛除已停之水。
由于胸痹是气滞、血郁、津阻的综合反映,故加降香、郁金理气开郁,桂枝通血脉。瓜蒌壳、薤白、半夏涤痰泄浊,泽泻淡渗利水,合而成方,共奏温阳化气,通阳宣痹功效。
应用:心痛而兼舌体淡胖,可用此方。偏虚加人参补心气以助血运;偏实加活血药物增强活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