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腰椎椎间关节呈矢状位,以利于前后屈伸运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倾斜度变化较大,两侧常不对称,若一个或多个关节突一侧或两侧的关节面不对称,呈斜形或扭转时,容易使韧带损伤。上下关节面与矢状面所成夹角不均衡,而且右侧者均小于左侧。关节突可增大、内聚,在后外侧突向椎管,向前倾使隐窝狭窄。因此长时间弯腰劳作,扭伤致关节突关节错位。腰3处于前曲之顶点,承受应力、应变值最大,故腰3椎间关节错位最为多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经常弯腰劳作,长期卧软床,弯腰取物不当扭伤史。
(2)平时腰部酸痛,弯腰加重或不敢弯腰。怕凉、怕风、喜热。
(3)一般腰椎曲度正常,多数只有一个腰椎棘突后突或侧突,且压痛,无叩痛,无肌紧张。以腰3为多见。
三、手法复位
(一)侧卧旋转复位法
患者侧卧位,术者与助手立于背后,双手分别置于患者上侧肩部和髂部,同时分别拉肩、推髋,使腰部旋转,可反复1~3次。旋转极点时,顿挫一下,可闻复位声,棘突位置恢复正常。压痛消失,表示椎间关节已复位。
(1)患者侧卧位,术者与助手立于背侧,双手分别置患肩和髂部(2)分别拉肩、推髋,腰部旋转1~3次,最后顿挫一下,腰部压痛消失即复位
(二)按压复位法
患者俯卧位,腹部垫平枕,术者双手叠加于移位棘突之上凸侧,嘱患者深吸气,使腹部隆起,腰椎后凸达极点并大呼气,以掌根突然由上往下推向健侧,压移位棘突复位,如手下有移动或有复位声时,即表示椎间关节复位。如一次未成功,可反复几次。
有时侧卧复位法未完全复位时,以此法作为补充治疗,可达到完全复位。该法作为补充治疗在临床上更为常用。
双手重叠按压在棘突凸侧,当大呼气之末由上向下冲压健侧
(三)坐位旋转复位法(以右侧错位为例)
患者坐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90°,对侧腿伸直,足跟着地。术者立于其身后,以右手拇指顶住棘突偏侧,另手臂越过左腋下,手握右侧肩。助手双腿夹住患者屈曲股部,固定臀部。嘱患者低头屈背、弯腰,术者双手合力以拇指下棘突为支点旋转腰部,至极致时,顿挫一下,拇指下可有移动感或有复位声响,即已复位。
(1)患者坐位,患下肢屈髋屈膝90°,对侧腿伸直(2)助手以双腿夹持屈腿股部,固定骨盆(3)术者一手压患椎棘突旁,另手越腋下握患肩(4)术者两手用力旋转腰椎,反复几次,最后顿挫一下,即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