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髌骨软骨面由于长期慢性磨损、劳损,出现肿胀、破碎,甚至脱落,继而出现髌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症会引起髌股关节疼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和青年运动员。
髌骨软化症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髌骨软骨面进一步磨损, 会出现髌骨疼痛,尤其在上下楼梯、上坡、下蹲、下跪时疼痛加重。通过X线检查可确诊。髌骨软骨软化症主要是指髌骨软骨退行性改变,软骨面被磨损而导致以下蹲时膝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劳损、髌骨软骨病,是一种很常见的膝关节疾患。临床上50岁以上妇女占50%。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系风、寒、湿、瘀等邪侵袭关节,阻遏局部,气血营卫失调所致。
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而膝关节在长期伸屈中,髌股之间反复摩擦、互相撞击,致使软骨面被磨损而致本病。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关节软骨内在缺陷 :认为在青年时期无外伤史者也可以发生软骨软化症,而以侵犯髌骨为主,不侵 犯其它骨骼,从这种客观事实出发,即可说明髌骨存在着某种先天性缺陷,正常髌骨的 结构与其它骨骼相同,只有在髌骨存在先天缺陷时才能出现髌骨软化症的症状。
②一次或多次积累性创伤。有些髌骨软化症的起因与外伤有关,如突然过大的局部挤压伤,很 可能使髌骨关节软骨面产生碎裂,促使发病。
③过度使用、废用、局部压迫。长期骑自行车者比一般步行者容易患髌骨软化症,原因可能是在骑车时股四头肌频繁强烈地收缩 使得髌骨在膝关节面上摩擦所致。肢体的废用使关节软骨面的软骨发生退变,这种情况 较多见于膝关节长期进行石膏固定者。石膏固定也使得髌骨受到压迫,对关节面也是有
害的。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营卫失和、气血瘀阻。局部的气血瘀阻是最常见的, 此外还可以夹杂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使得病情复杂化。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缓慢,最初感膝部隐痛、乏力,以后髌骨疼痛,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疼痛加重,下蹲时膝关节疼痛加剧,但一般平地行走无明显影响。膝部无明显肿胀。有数据统计,在骨科就诊的病患中有高达百分之三十五的病患者是因为膝关节炎。而且普遍发病人群都是中老年人。发病时疼痛难忍,可能也只有病患自己心里最明白那种感觉。
1:软---腿发软,腿发软指的是在走路或跑步时,出现膝盖发软的现象,甚至出现跪倒或摔倒,同时伴有剧痛。
2:痛--疼痛,患有膝关节炎,则会严重影响生活,关节疼痛难忍,活动时更加痛苦,如果出现扭伤、受凉、受潮和过度劳累等症状,基本关节就不能自由活动。
3:响--关节有响声;患膝关节炎,多数会出现走路膝关节处有响声。
4: 红肿,患膝关节炎会产生关节积液和红肿,而且长期难消。
5:其它表现,膝关节的软骨被破坏、滑膜的增生等,导致膝关节不能完全伸展或弯曲、下蹲、拿重物,甚至随着膝关节炎的发展还会出现关节变粗、畸形腿(X或O型腿)。
辫证论治:
诊断依据:
1、有膝部损伤或劳损史;
2、多见于膝部活动较多的运动员,田径,登山运动员,舞蹈演员及中青年妇女,司机;
3、最初膝部隐疼,酸痛,打软腿,渐加重,劳累,上下楼困难;
4、髌骨,髌周压痛,活动髌骨时有粗糙的摩擦音,关节可有积液,股四头肌轻度萎缩;
5、X线片:早期没有明显改变,中、后期可见侧位及切线位有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骨关节面粗糙不平,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髌股关节面边窄等改变;
6、膝关节关节镜、磁共振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证候分类
1、气滞血瘀:伤后即肿,肿胀较甚,按之如气囊,广泛瘀斑,疼痛,活动时疼痛剧烈。舌质红,苔薄,脉弦。
2、寒湿阻:进行性反复性肿胀,按之如棉絮。游走性痛为风重,重坠肿甚为湿重,固定冷痛为寒重。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3、脾肾不足:肿胀持续日久,面色少华,纳呆便溏,肌肉萎缩,膝酸软无力。舌红光,脉细无力。
4、痰湿结滞:肿胀持续日久,肌肉硬实,筋粗筋结,膝关节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腻,脉滑。
分期辨证
1、早期:实邪为主,气滞血瘀。故治疗以攻为主,包括破瘀化痰、理气散结、通络止 痛。活血祛瘀常选用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蜈蚣、全蝎、地龙、水蛭,理气止痛常用枳壳、延胡索、香附、陈皮、细辛、肉桂、淫羊藿等, 细辛的用量10g左右;淫羊藿的用量在20g以上。疼痛较为明显。
2、中期:多虚实夹杂,以实邪为主。治以攻补兼施,破瘀、化痰,益气养血。用黄芪、白术、党参、当归尾、川芎、芍药、地龙、红花、半夏、茯
苓、泽泻、甘草。黄芪往往采用生用、量大,甚至达200g,超过常 规用量的数倍。常常配合伤科接骨片以活血化瘀、调和营卫。
3、后期:以虚损为主要病机,肝肾虚或气血虚。以扶正为主。主要方法是益气养血 、补肾壮骨。选人参、白术、山药、当归、牛膝、川芎、薏 苡仁、地黄、鹿角胶、阿胶、肉桂、附子等。偏于温补,尤善于补益气血及温补脾 肾。同时,常予由三七、天麻、肉桂、当归、红花。
局部外敷、熏洗
髌骨软化症出现的关节疼痛是“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丁老除辨证用药内服外,
1、外敷局部消瘀散(五加皮、白芷、丁香、桂皮、川芎) 等药物共研末制成,以达活 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局部气血调畅,易于软化的软骨重新修复;未软化的关节面血 供充足,更加健康。在行中药外敷同时。
2、膝关节熏洗疗法(五加皮、白芷、丁香 、桂枝、花椒、红花、炒小茴香等煎汁熏洗)以促进疗效。
验方:白重楼100克,三七50克,血竭40克,杜仲30克,打粉,极细粉,混合,早晚各一次,取10克的药,高度白酒冲服(48度以上),如果不能喝白酒的人,用黄酒加三片生姜加热,冲服!
内服药:治宜补肝肾、温经通络止痛,可用健步虎潜丸或补肾壮筋汤(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
外用药: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熏洗膝部。
自拟:髌骨软化汤
组成:黄芪30—120克、川牛膝10—30克、远志10—15克、石斛10—30克、骨碎补10—30克、补骨脂10—30克、狗脊10—30克、双花10—20克、透骨草10—20克。
其中:方中远志石斛牛膝是黄芪的三分之一量。
加减:
1、肝肾阴虚者加熟地、生地、当归;
2、肾阳虚者加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
3、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鸡血藤、白芍或川芎;
4、风邪偏重者加荆芥、羌活或独活;
5、寒邪偏重者加川乌、草乌、附子、细辛或桂枝;
6、湿邪偏重者加苍术、薏米、泽泻、豨笕草、土茯苓;
7、关节积液者加白芷、白芥子、葶苈子、泽泻;
8、淤血所致者加穿山甲、鸡血藤、水蛭、蜈蚣、全蝎、土元;
自拟:髌骨软化丹:以巩固治疗。
组成:鹿甲霜30、骨碎补45、补骨脂45、清夏30、怀牛膝30、全蝎45、蜈蚣6条、独活30、乌蛸蛇45、马钱子45、草乌45、川乌45、石斛45。上药共研细末。一次3克一日三次。
附:膝痛煎散(邱志济)
炙附子,煨姜,麻黄,桂枝,生白芍,茯苓,炒苍术,黄柏,防风,柴胡,仙灵牌,仙茅,山药,甘草。研末。每次服33—38克。煎5分钟连汤带药一块服。分三次
四神煎临床应用《验方新编》
主治三阴亏损,风寒使程虚侵入。以膝肿大,上下股胫枯细,形似鹤膝,步履艰难,日久溃破之征,属现膝结核。岳美中等赞此效切。笔者体会此方用于风寒湿邪内侵关节,证见红肿热痛,属三阴亏损,风寒湿邪内侵化热效佳。
原方:生芪240、川牛膝90、远志90、石斛120、双花30。先煎前四味,用水2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加双花煎至250毫升,睡前温服,让病人全身汗出,任期自制,然后毛巾擦干为要。
本方芪重用,以扶助正气统领诸药直达病所,蠲痹除疾,驱邪外出助牛膝益阴壮阳,健筋骨,疏通正气,善治膝痛不可屈伸,石斛益精强阴健腰膝,除痹痛;远志补益心肾,以杜绝邪气内传之路;双花清热解毒,为风寒湿化热之关节红肿而设。见(中医杂志88—12-65)
膝舒汤(郭建华)
组成:狗脊20、熟地20、当归15、党参15、土元10、鳖甲15、独活12、威灵仙12、川牛膝20。
功能:补益肝肾,调理气血,强壮筋骨。
主治:膝骨关节痛。
加减:
风寒偏重加防风10、细辛3;
气血虚偏重者加重黄芪30、当归20;
肝肾偏重者加淫羊藿10、肉苁蓉15;
血瘀偏重者加桃仁、红花;
湿热偏重者加土茯苓30薏米30蜂房10;
疼痛甚者加乳香10没药10、
附:膝骨性关节炎当从虚从瘀论治 (中国中医药报5版刘德玉)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为本 膝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隶属于“膝痹”“骨痹”范畴,病位在筋骨,其本在肝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藏血,主筋,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藏血而肾藏精,肾精化肝血。清·张璐《张氏医通》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即说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精血充足,筋骨得其养,使得筋强骨健。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较高,因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肾亏虚,精血衰少,使筋骨失于濡养而不用,筋骨失养,筋不束骨,关节失稳,屈伸不利,骨质不充,软骨退化,骨质增生,筋骨结构发生退变而引发膝骨性关节炎。《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所以正气虚是其发病基础,在此基础上才易感受风寒湿外邪,故笔者认为,膝骨性关节炎本属虚,肝肾亏虚为本,而风寒湿侵袭是发病的诱发因素。
瘀血阻痹为标 瘀血多是指气血失和、脏腑失调而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于血脉之中或外邪入侵、跌打损伤致使血液离经叛道,溢于脉外,停留于体内而致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元气虚则推动血运行之气不足或无力统血,从而导致血流迟缓或溢于脉外,阻滞经络,形成瘀血,痹阻关节。《类症制裁·痹症》云:“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指出正气亏虚,无力抵御外邪入侵,导致气血凝滞阻塞脉络,久而成痹。《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瘀血即成,脉络不通,关节失气血滋养,发为“骨痹”。由此可见,瘀血痹阻是骨关节炎形成的关键因素。王清任认为痹为瘀血所致。《医林改错》曰:“痹有瘀血。”高士宗亦曰:“痹,闭也,血气凝涩则不行也。”早在《内经》就提出衰老与血瘀的关节,瘀血能加速人体生理性衰老,而膝骨性关节炎以肝肾虚弱、筋萎骨衰为本,年龄与发病密切相关,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可见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血瘀密切相关。
此外,在膝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跌打闪挫、风寒湿等六淫邪气、七情内伤、劳逸失度、饮食失调、气候突变等都会导致瘀血痹阻。
膝骨关节炎中医治则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是肝肾亏虚与瘀血痹阻并存,属于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瘀血痹阻为其发病的关键。外因为风寒湿等邪气、跌打损伤等都是诱发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根本原因是中老年内在的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运化无力,筋骨失养。而瘀血既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因素。无论是气血亏虚,无力运行,还是外邪痹阻,都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产生。中老年人虚越重,瘀越重,反之,瘀又会致虚,两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提出“虚”和“瘀”并存的观点,共同构成了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体现本病的“本虚标实”。
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思想,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当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其治则,再根据外邪性质不同,应用相应的祛风、散寒、除湿等方法。
自拟补肾蠲痹汤:黄芪、熟地黄、白芍、淫羊藿、骨碎补、木瓜、怀牛膝、当归、丹参、土鳖虫、鸡血藤、三七、甘草,加减用药,疗效满意。主要取其补肝肾强筋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共奏补虚祛瘀之效。
若偏热者加益母草、蒲公英;
偏寒者加桂枝、肉桂;
偏湿者加薏苡仁、苍术、黄柏;
偏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药;
偏阳虚者加鹿角胶、巴戟天;
偏血虚者加阿胶;
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者加合欢皮、郁金、茯神等解郁安神。
典型病案
鲁某,男,68岁,2015年3月10日来诊。诉: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0年余,加重1年。患者1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疼痛较轻,未予重视。1年前双膝关节疼痛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伴有膝软欲跌现象,休息后症状稍减,确诊为“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乏力、懒言,出汗畏风寒,失眠,面色少华,痛苦面容,舌质暗淡,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曲,脉细涩。
辨证属肝肾亏虚,瘀血痹阻。治宜补益肝肾,活血止痛,祛瘀通络。选用自拟补肾蠲痹汤加减:黄芪30g,熟地黄15g,白芍15g,淫羊藿12g,肉苁蓉12g,黑附片6g(先煎),木瓜15g,骨碎补12g,怀牛膝15g,当归12g,丹参15g,土鳖虫12g,延胡索12g,鸡血藤15g,夜交藤15g,合欢皮12g,三七10g(冲服),茯苓12g,甘草10g。14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3月24日复诊: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双膝肿胀已消,畏风寒、乏力、失眠等症状改善,根据效不更方原则,继续服用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