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这样发生的
在出事之前一个月,刘先生携家人赴九寨沟旅游。在旅途中,刘先生因为不适而发生过眩晕。回家后,又因饮食控制不好,导致痛风复发,在医师建议下住院疗养。
出事那天,刘先生与太太一起登山。走在前面的刘先生突发晕厥倒地,当时他们夫妇既未带急救药,也没带手机。太太只好独自跑下山求救。不巧的是,第一辆救护车上只有两个人,无法将病人抬下山,只好呼叫第二辆。等送到医院时,已经耗费了近1个小时。经过5个小时的抢救,于当晚9时宣告不治。医院诊断刘先生为“心肺衰竭猝死”,这是因为到达医院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爬山猝死属于运动性猝死的一种,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就是说,猝死不是由于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造成的突然死亡。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 ̄95%。看来,诊断刘先生为心源性猝死是合理的。
刘先生留下的教训
没重视第一次预兆性发作。即使是无症状的冠心病,在突然发作前也不是完全没有先兆的。只要稍加注意,就可能感觉到轻微的胸闷、气急、头晕、心悸等,这很可能就是发作的警钟。其实,在九寨沟旅游途中,刘先生发生的眩晕症状,就是一次明显的预兆。如果他能重视那次示警信号,回家后作全面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心脏CT等无创性检查,或许就能发现心脏结构或功能方面的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意外。
对自己的健康缺少自知之明。先不说刘先生的心脏病,单说痛风,他也对此缺乏足够认识。明明过去有尿酸过高的老毛病,平时就应该控制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鱼类、贝类等海鲜及禽类等……刘先生可能平时吃得太好,从而导致旧病复发。要知道,高嘌呤食物往往也是高胆固醇食物,可促使冠心病加重。
没有为登山运动作好准备。登山是有益的健身活动,但它毕竟是一项生理负荷较重的运动。中老年人进行登山运动前一定要检查身体,请医生进行健康评估和指导。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是不适宜登山的。登山前要做些准备活动,控制上山的速度,运动中要注意测量脉搏次数,50~59岁的人每分钟脉搏次数不宜超过110次。中老年人登山最好结伴而行;带上必要的急救药物及手机(要带上备用电池),以便与外界保持联系。而刘先生正好缺了这些,以致未能得到及时救助。
同伴缺急救常识,痛失抢救黄金时间。当身旁有人昏倒,第一时间应检查病人的脉搏是否继续跳动,或耳贴胸壁听心跳。如仍有心跳、呼吸,万不可将其扶起,以防体位性低血压。若心跳消失,可捶击胸部2~3次,或行心脏按压,有可能恢复心跳;或同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维持呼吸道畅通。通常,心脏骤停在得到有效救治时,有可能恢复心跳和呼吸。病人晕倒后的3~5分钟是起死回生的宝贵时间,但若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心脏复苏后难以维持,须急送医院抢救,拖延时间容易造成猝死。而刘先生送院前白白浪费了1小时,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