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酒不吃吃罚酒,这句话在现在来说是比喻不识抬举、不知好歹。那么这句话是出自哪里?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和吃饭永远保持着微妙的联系。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酿酒技术。随之而来的是酒文化。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劝酒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劝酒其实是一种礼仪,但是历史上,劝酒也常常变成一种胁迫,仿佛不喝就是不给对方面子,喝了不回敬也是人情世故匮乏的表现。
中国古代,吃饭有较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时间往往很长。唐代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到黄昏才歇脚,差不多七八个小时。清朝时,公家的宴会有的竟能持续三五天,这些活动囊括了政治和社交。在宴会的时候,除了穿插丝竹歌舞,就是饮酒了。因为要吃这么长时间的饭,为了打发无聊,人们发明了各种劝酒的技巧。
敬酒不吃吃罚酒动漫表情包
“敬酒不吃吃罚酒”就是劝酒的一种形式
一般宴席开始,宾主分头就坐后,主人会首先致辞说明今日宴席的事由,然后从主宾开始敬酒。此时酒桌上凉菜已经上齐,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没时间动筷子吃菜。因为每个客人都要先接受主人的敬酒。
敬酒用的是小酒盅(这个小酒盅差别也很大,酒家常戏称比较大的瓷酒杯为“花盆子”,以说明该酒杯确实比较大些。小酒盅一般由店家提供,客人很少去选择和调换)。通常情况下较少是三杯,多者可达六杯。河西地区饮酒进门就敬13杯,那个更可怕。
主人敬酒时一般自己不喝,如果有不饮酒的女士或者医生嘱咐不能饮酒的男士,可以端起酒杯象征性地抿一下,表示接受了主人的盛情。其他情况所有客人都必须喝完主人的敬酒。所谓“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就是这么个来历。
如果宴席开始后,有客人迟到,那么迟到者就要被执行罚酒程序。通常罚酒的杯数和大家已经喝的平均杯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