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跳出父母给的人生剧本,才能活出自己

 本文已获授权,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meiya(ID OneStepUp)

  01  

“不敢过好日子的人格障碍患者”

明怡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不停地换工作,平均每份工作干了3到6个月就辞职。

毕业两年,她已经换了六份工作了,每一次辞职或者换工作的原因都有点不一样。

有一次,她妈妈肠胃炎住院,在医院输了两天液,她就请假回老家看妈妈了,然后回家之后一个星期也没有回来复工,她不好意思就主动辞职了。

有一次是3个月的试用期结束,老板觉得她表现不错,要给她转正,并承诺如果她接下来的一年一如既往的努力,就给她升职,大幅加薪,并将更重要的工作交付给她。她觉得压力很大,转正没几天就辞职了。

还有一次,她干了半年,马上就到了公司奖励旅游和发年终奖的日子,她不知怎么的摔了一跤,虽然没有骨折,但是脚扭伤了,她没法去上班,也没法去旅游。然后她就想辞职了,好心的同事劝她,可以先请病假,不用辞职,而且就算辞职等发了年终奖再辞也行,但是明怡觉得这样“很不好意思”就辞职了。

明怡性格比较内向,不是很擅长人际沟通,但是她很喜欢英语,一直以来英语成绩也非常优秀,大学六级考了高分,还有中级笔译和口译的证书。她在说英语,以及教别人英语的时候特别轻松和自信,可是她选择的工作都跟英语无关,而是偏向于销售岗的工作。

咨询中,我问她:你英语那么好,也喜欢英语,为什么你不去做与英语有关的工作呢?

她说:英语只是一种日常的工具,没法当工作。我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挑战的工作。

我问:比如什么样的工作你觉得更有挑战呢?

她说:像销售、互联网运营之类的,需要与人打交道,需要我改变和突破自己的工作。

讲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明怡有自虐倾向?

明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却不愿意,非要和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死磕。比如,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却非要选择做销售工作。

十几年前,在职业发展上很多人会讲“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一个人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短处、劣势。

而现在,更多人讲的是“优势理论”,即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事情,而不是去做自己不擅长的、劣势的事。

与其费很大劲才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平均水平,不如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样才是更有价值和效用的。

从明怡不断辞职的工作经历你可以看出她不仅有自虐倾向,而且自虐倾向很严重,她总处在试用期,总是在拿最低工作,有机会转正却不敢转正,每每有好事降临时总是有莫名的坏事发生,或者被自己搞砸。

我在咨询中,遇到很多类似明怡这样的人:

有的人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原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却一定要去做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自己制造痛苦让自己承受。

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可以获得快乐或者成功(好处),却不愿意这样做,选择另外一种会导致自己失败或者痛苦(没有好处)的方式。比如别人请ta帮忙做两件事,一件是无报酬的,一件是有报酬的,ta会选择做无报酬的,拒绝有报酬的事情。

还有的人,在做一件事马上要成功或者要赚大钱的关键时刻,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功亏一篑,所谓的“功败垂成”。

还有的人辛辛苦苦赚到一笔钱之后,紧接着会莫名其妙丢了这笔钱,比如做生意赚了几万块或者得到一笔额外的收入,可是很快这笔钱就会被人骗走,或者在无意中弄丢。

……

我把他们叫做“不敢过好日子的人格障碍症患者”,其实心理疾病诊断标准中并没有这样的人格障碍,但是我总结他们普遍有以下4个特点:

1、自卑,自我价值感低;

2、受虐倾向;

3、习惯痛苦的处境;

4、不敢让自己成功(有钱)和快乐。

这类人的潜意识层面习惯了受虐和痛苦的感觉,让ta舒服、快乐、轻松、成功等会让他很不安,会有罪恶感、内疚感,他们只有在自己受苦受罪时才感到平静,甚至受虐时才有一点愉悦感。

快乐和成功有时会激发他们严重的焦虑和恐惧,与其说他们渴望成功,不如说他们害怕成功。他们成功时害怕什么呢?

1、害怕自己配不上所得到的成功和快乐,会去怀疑自己:“我值得拥有这些好东西吗?”他们内心的不配得感很重,自我价值感很低,觉得自己配不上好东西,无法拥有好东西,好的生活。

2、他们对成功会有很多负面的认知和恐惧, “高处不胜寒”“盛极必衰”“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他们有的会担心自己成功或者拥有更好的生活后,可怕的厄运或者灾难会忽然降临,比如生病、出车祸;有的会担心自己成功之后被别人嫉妒、打击、排斥或者伤害;还有的会担心成功之后会有很多的负担和麻烦,被人剥削之类的,比如一堆穷亲戚会上门借钱,或者寻求帮助……

 02 

快乐、轻松的家庭氛围就是富养孩子

他们为什么会对成功有这样的认识和恐惧呢?

只要好好去看看他们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和个人遭遇,就会知道答案了。

比如开头提到的明怡,她从小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在她上小学一年级时下岗,之后开始自己做点小生意,但是经常赚一点就亏掉,家里好像一直都没有钱,她和姐姐经常要一起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

妈妈为了省钱,很少给她们姐妹俩买新衣服,总是穿亲戚家的孩子穿过的旧衣服或者将大人的旧衣服改小给她们穿。

天气很热也不能开电扇,因为要省电;除了很热的夏天,其他季节洗澡的间隔天数也有要求,因为要省水;更不要提孩子们有什么零食可吃,玩具可玩了。

上中学,明怡住校,别的孩子一周的生活费是30元,明怡只有15元,她需要带一大罐妈妈做的咸菜到学校,才能用15元过一周。

家里的经济情况在她上高中时有所好转,爸爸跑去外地包工程时,赚了快十万块,但是过了一年又全部亏掉了,不过在亏掉之前家里买了几件家具,重新装修了房子。明怡中学、大学都是靠学校的捐款和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

每年过生日,很多同学会收到礼物和好吃的东西,有的还会办温馨热闹的小聚会,而明怡每年过生日,家里从来都是冷冷清清的,爸妈还会说:你一个小孩子过什么生日?仿佛明怡就不值得拥有一个可以庆祝的生日。

除了家里穷之外,明怡家的家庭氛围也很压抑,父母常常都是一脸愁苦的样子,尤其是妈妈经常唉声叹气,抱怨个不停,他们家很少有一家人高高兴兴的时候。

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明怡的妈妈连生了两个女儿,他们就看不起她,从来不帮忙带孩子,她靠自己带大两个女儿,于是心里有很多的悲愤、委屈和不满。妈妈经常会在两个女儿正玩得开心的时候数落和挖苦她们:就知道玩,爷爷奶奶嫌弃你们,你们不知道吗?

明怡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同学送她一本新的本子,还借给她一个游戏机带回家玩,她一路上都挺高兴的,蹦蹦跳跳往家走,可是一进家门,她的笑容立刻就消失,因为父母都不高兴,阴沉着脸坐在客厅,家里的氛围阴郁而沉重,她不敢快乐,因为她的快乐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第二天,她把新本子偷偷藏起来,游戏机也迅速还给别人,不玩了。

有的时候,她因为什么事情高兴,喜形于色,她妈妈还会训斥她:你有什么可高兴?!

对于明怡来说,快乐、享乐这些东西是不被允许存在的,生活似乎就应该是永远苦大仇深,缺乏快乐的。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怡大学毕业之后,她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却选择去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为什么每每在要升职加薪时辞职,一直不停地换工作,让自己的生活维持在痛苦和拮据的状态,因为这是她潜意识在搞鬼,潜意识不敢去快乐与成功

她习惯了痛苦的生活,痛苦的生活让她安心,而快乐、幸福、轻松、成功对她而言充满了陌生的感觉,陌生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失控。不确定和失控会带来焦虑。

有的时候,安心的痛苦胜过失控的幸福。

而且每当她幸福、快乐的时候,总会冷不丁地被父母训斥,被父母泼冷水。这就像是对她幸福、快乐的一种惩罚和诅咒。

于是,她的命运出现了强迫性重复,一直在重复着童年的不幸与不快乐。

明怡让自己快乐和成功会有罪恶感、内疚感,就像小时候,她不敢让自己高兴的感觉一样,她如果让自己太快乐太成功会体会到一种背叛父母的感觉,“父母都这么不高兴,我怎么能开心呢?”

家庭氛围是否轻松、快乐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人们经常讨论是“穷养”还是“富养”孩子?在我看来,富养孩子就是父母要爱孩子,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的态度轻松和快乐一些,给孩子创造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

成功意味着什么呢?

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师曾奇峰说过:成功意味着童年时某种禁忌的满足。让自己太舒服了,会让一个人不断的自责与内疚。他称“害怕成功”为“亢龙有悔。”成功者会有的内疚感。

如果父母是失败的(比如贫困、事业发展不顺、婚姻不幸等),子女却获得成功,有时这个成功会让子女有内疚感,这个内疚感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忠诚。

在意识层面上,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要超越父母,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但是潜意识层面上,我们作为子女对父母有一份巨大的忠诚。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份强烈的归属的需要,当我跟父母一样,我就属于父母,父母就会接纳我,爱我。当我们比父母过得更好,比如比父母更有钱,更快乐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中会有一份内疚感,仿佛自己背叛了父母,与父母分离了,自己是个非常不孝的孩子。

于是,我们不敢让自己有钱,不敢让自己快乐。

 03 

跳出父母给的人生剧本,活出自己的成功与快乐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他受伤,他甚至会被幸福所伤。

因为懦夫的心里驾驭不了幸福和快乐。

一个人想要幸福、快乐和成功,需要ta内在敢于幸福、快乐和成功,ta能够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去获得和拥有幸福、快乐和成功

那些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敢让自己快乐和成功的明怡们需要做什么呢?

1、觉察自己自我挫败的行为,看看自己是如何给自己制造痛苦和失败,如何逃避快乐和成功的。

2、疗愈自己内在的创伤,从自己身上一点点地剥离掉这些负面的影响,敢于与父母分离而不是对父母忠心耿耿。

3、改变自己,塑造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努力走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固有模式,去尝试、去冒险、去体验。

这样才能拥抱快乐、幸福和成功,并且牢牢hold住那些快乐、幸福和成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为自己而活的人生。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时间,也伴随着自我探索的艰难和痛苦。但这些痛苦是我们成长和改变所必须经历的。

跳出父母给的人生剧本,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可能是我们很多人一生最大的挑战。

愿你拥有一个敢于快乐,敢于成功的强大内心。

注:案例是多个来访者的故事杂糅改编而成,明怡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简介:meiya,畅销书作者,心理咨询师,五年心理咨询经验,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改变,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等多部作品。咨询微信:meiyang8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跳出  跳出词条  剧本  剧本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科普心理电影

 春节回家装腔指南

  壹春节回家兴奋度大概只能保持一顿饭的时间。一顿饭过后,爸爸妈妈就要开始询问你的日常了。要如何解释自己的工作又让爸爸妈妈觉得你在正正经经的努力生活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