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抑郁症,不只是一次“心灵的感冒”!

"它就那样出现了,不分场合,没有由来。

每当它出现,整个世界都变灰暗了,持续的低落、疲惫、焦虑、自责,一切都慢了下来,看不到前方,对外界的兴趣消失了,哪儿都不想去,偶尔还会想到死亡。"

01:

这个时代大家最熟悉的心理疾病,非抑郁症莫属吧。

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高达9500万,平均每 15 个人中间就有 1 名抑郁症患者。

数字是冰冷的,但背后的痛苦与折磨却是“鲜活”存在的。

人生没有意义感,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没有人真正的关心爱自己,好孤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自己太差劲了,什么都不好,就是“废物”。

...

从医学上来说,抑郁是一种疾病。随着因抑郁症逝去的生命越来越多,抑郁症也逐渐被熟知和重视。

抑郁的痛苦却没有被合理对待和正常表达出来,也没有被抑郁症患者所意识。

外界对抑郁症的偏见,以及抑郁症患者本身的病耻感,让抑郁症茁壮生长。

前不久一航空拒载一位抑郁症患者的新闻,只觉无奈与心疼。

就算没有“偏爱“,他们也只需要像正常人一样被对待啊。

我们无法感受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就像粘枕就睡的人无法体会到夜夜失眠的痛苦。

他们所说的“心里难受”是什么感觉?

房间里一片阴暗,无力的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双眼空洞,泪水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外涌...

桌上有杯水,很渴却没有意志力伸手去拿。

因为捡不起肥皂,所以想去死。

02:

为什么你会抑郁

“因为太痛苦了,所以死也是一种解脱吧。”

日本男星三浦马春,再到大连理工研究生,最近接连生命陨去的新闻,除了叹息,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重视: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好好的人,突然就抑郁了?

抑郁人群,他们的共性在哪里,去探究这个问题,能够帮我们更好的预防和缓解抑郁

研究指出,在抑郁症人群中,普遍存在有不合理的信念或者执念。

只是这个执念和不合理的信念,连自己都难以察觉,比如:

让父母满意;

什么事都力争做到最好;

做个无私的好人

...

除了对自己过度苛责的大连理工研究生之外,最近被赋予脱口秀天才的李雪琴,就是这么一个被执念压垮的长期抑郁症患者。

从小家里变故,十几岁的她却成为妈妈的避风港,情绪的处理器。

她拼了命的学习,只为了能让妈妈满意。

表面她懂事孝顺又善解人意,但当时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孩哪能真的扛住这些压力,只不过是自我逼迫、反噬了自己。

这种自我逼迫一直延续到了她成年:考研究生、让别人满意,让别人快乐,不敢拒绝别人。

这些本就遥不可及的执念,让她越发的自我消耗和沉沦。

03:

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曾说过:抑郁是一种危机和信号。

当我们能够听到抑郁想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致郁之路”——不合理的信念和执念,从根本上缓解抑郁

但这一步,需要我们有个强大的内心觉察和梳理。

我们需要静下来反思一下:

自己的抑郁,究竟是来自什么?

父母的控制与期待

个人高目标

过于自责和压抑

超越同龄人的懂事

...

04:

抑郁为什么会严重?

抑郁这条黑狗,它会在你不经意间乘虚而入。

从刚开始你以为只是“我不快乐”,到渐渐被吞噬掉全部活力。

就像我认识一位抑郁症的朋友,他的性格本有些敏感孤僻,有段时间因为接连受到一番打击,变得心情低落,情绪消极,整日提不起精神。

一开始,他只认为是自己心情不好,谁没有遇到挫折和心情低落的时候呢?

但久而久之,他的心情真的没有再好起来过。

半年后,他开始什么都做不了,直到他终于意识到该去看医生了,才知道自己已经是重度抑郁+中度焦虑。

05: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悲伤和情绪低落的时刻。

最初它只是抑郁情绪,但如果你一直轻视它的存在,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把自己压死。

所以,悲伤情绪与抑郁症之间的“一步之遥”,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及时看见并疏解。

你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打闹、表面平静,实际上心情低落,觉得活着没意思。”

 “不爱与人接触,在床上躺着睡觉逃避,入睡困难,但睡多久也还是觉得很累。”

“没来由想哭,特别容易愤怒,尤其忍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指责,攻击性很强。”

这些表现,再向你发出求救信号,提醒你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了。

在情况变得更糟糕之前,我们都应该拿出一点点面对的勇气,更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及时预防和改善。

最后,作为一位走出抑郁的”幸运者“,想对每个受此困扰的你说:

亲爱的,抑郁不是你的错,不必感到为难,也不用努力伪装成“我很好”的样子。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没有星辰般的爱与陪伴,我们也有自立自爱的力量和“使命”。

这个世界和未来,会有值得你与抑郁拼死一搏的东西。

等你好起来了,它也正在奔来的路上。

06:

三个标准,决定你是否患了抑郁

抑郁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诊断:一是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无特定原因的情绪低落,几乎每天都处于低落心境中;兴趣减退或快感缺乏,凡事都提不起兴趣,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二是功能损害,由于低落情绪导致工作、生活、学习能力和表现受损。三是持续时间,上述症状存在于每天大多数时间,持续超过两周。

如果同时满足这三种标准,而且排除了其他问题或疾病因素,基本可以判断为患了抑郁症,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诊疗。

走出家门,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人类对于自己大脑的了解还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于情感等高级功能的了解。因此人类抑郁症的神经病理改变还不甚清楚,抑郁症目前也还是被认为是一种功能性障碍的疾病,也就意味着相当程度上是可逆的。只要方法正确,患者配合,绝大部分的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哪怕不能达到临床痊愈,也是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善,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当中去。

对于抑郁症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能走出家门进行求助。有些患者无法就诊,一方面不敢面对疾病。另一方面跟抑郁本身有关。抑郁症患者有个很重要的特征性表现就是对事物难以做出决定。在病情严重时,决定是否就医,然后到医院经历挂号、排队等候、看病拿药这个过程,对患者而言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时家人的决定和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有些患者在受到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容易复发,或者始终存在些残留症状,不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也需要借助一些其他的非药物,比如适当运动、家庭支持、工作调整等进行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有效而安全,但需长期坚持

抑郁症最极端的并发症是自杀,为了尽可能减少自杀的风险,对于重度抑郁症最为首要的治疗目标就是让患者快速的改善症状。对于绝大部分的患者,抗抑郁药物是首选治疗方式。对于一些进展到严重抑郁、抑制状态,伴有自杀企图的患者,改良电抽搐等非药物治疗能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患者的消极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抗抑郁剂的起效时间都比较慢,一般需要两周的时间同时,服用药物以后,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心情烦躁等,加重厌世情绪。所以,服药初期的阶段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危时间窗。这段时间家人需要格外关注患者的变化,防范风险。

抑郁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患者药物依从性不好,担心药物有副作用,或产生依赖性。所以往往服用一段时间后就擅自停药,从而导致复发。其实,现在的抗抑郁药物都很安全,没有依赖性,不损伤认知功能,基本上也没有对肝肾等功能的损伤。

死亡的态度,抑郁与焦虑之界限

抑郁症跟焦虑症有一定的关联,治疗的方法大同小异,包括主要的治疗药物。两者共病率也非常高,5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

但两者在临床症状,尤其是核心症状有着显著区别。焦虑症的特征主要是不合理的担心、紧张和害怕,大多数患者的担心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在最新的诊断标准中特别提到了伴有植物神经过度激活的症状。很多焦虑症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出汗头晕、肌肉酸痛等各种奇怪的躯体反应,就是植物神经过度激活的症状。抑郁症主要则表现为情绪的低落,快感缺乏,并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两者的核心是不一样。

另外,焦虑症的一线治疗除了抗焦虑药物外,心理治疗也是一线治疗手段。而抑郁症的一线治疗主要为抗抑郁剂药物治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抑郁症  抑郁症词条  感冒  感冒词条  只是  只是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