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害怕别人不快乐,你不累吗?|拒绝讨好型人格

文 | 周小宽

来源 | 周小宽(ID:xiaokuanjoy)

“只要是不符合我预设的结果的,

我都会拒绝。

对一切坏的东西都拒绝,所以我必须要去控制

我要让你很快乐,

其实是因为我接受不了你因为我不快乐。”

——在多少人的心里,

曾经回响过这样的话语?

也许当你看到上面这段文字之前,

你都不曾意识到,这段话,

其实也是你内在的声音。

这声音,让你深陷焦虑之中,

越来越感觉,关系令你疲惫。

  01  

“讨好型人格”,

其实只是一个文学表述手法。

心理学上,

并没有正儿八经的这种人格划分。

在心理学的人格划分里,

没有一个“讨好型人格”。

也就是说,讨好,

不仅仅存在于某一类人的生活里。

而是,在任何人的身上,都会存在。

只是程度不一。

讨好,是你生活中的关键词吗?

如果讨好的程度过重,

那么它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负担,

你会感觉,

你活不出自我,没有界限,

总是在意别人的感受和情绪,

却无法保护和表达自己

不同的感受和立场。

但是,

去讨好的你,

并不是一个受害者。

是被讨好的人在索取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

而是讨好者会像上了发条一样

去一个劲地“照顾对方”。

那么,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要去讨好别人呢?

我的一个来访者

在一次咨询中跟我说,

她这两天很累,

因为她接待了一个从远方来她所在城市旅游的大学同学,

“我陪她玩了两天,她在我家住,

这两天我累得要命,

真的好累好累。”

为什么这么累?

在咨询里,我们找到了那个答案,

她说,“我随时留意同学的情绪,想安排得特别周到,

因为我希望她这次远道而来能开心。”

我说,“那么是不是意味着,

你其实无法接受,她有一点点的不开心?”

她说:“不能接受。想想就觉得很难接受。我不希望她因为我而不开心。”

这是一个比较焦虑的来访者,

我们有过很多关于“控制”和“失控”感觉的交谈,

所以在这次咨询里,

当我们聊到这里时,

我对她说,

“在这个‘我不希望她有一点点不开心里面’,其实也有控制啊。”

她疑惑地问,

“可我只是希望她快乐啊,怎么是控制呢?”

“可我只是希望她快乐,怎么是控制呢?”

也许很多在关系里有“讨好”特质的人,

读到此处,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请再把这句话,慢慢读一遍。

然后我会问你,

你是“希望”她快乐,

还是“不能接受”她不快乐,

特别是,因为你不快乐?

希望对方快乐,

只是一个美好的,善意的愿望。

但假如不能接受对方和自己的相处里,

有一点点不舒服不快乐,

那不是控制吗?

你需要做很多事情,

以确保——对方会很开心,

会很满意,会觉得你很不错,

挑不出一丝毛病,

甚至你还需要确保对方喜欢你……

你在和对方的相处里,

这个链接里,

要确保如此多的东西,

你要确保的东西,

包括了对方的情绪、感受、对你的判断,

这些本来属于另一个独立个体的东西,

你却要去确保,

要保证这里面,

只有快乐、满意、

对你的喜欢和正面的评价。

所以,

第一,  这是控制

你在试图控制属于另一个人的部分。

第二,  这必然很困难很耗能。

因为你在插手对方的感受情绪。

“我以为我只是为她好,想让她快乐,”

“但其实,你不只是想让她快乐,

而是你只能允许,她是快乐的。”

“难怪我那么累,

我不想去体验到她不快乐的感觉,

那不在我的预期之中,对我而言是失控的,

我在生活里,别的事情也是这样,

负面的结果,负面的评价,

可能出现的不好的问题,我都接受不了。”

“不能接受负面的事情,

这是不是一种对好的‘强迫’?

凡事都要确认是好的,

那么凡事都无法放开你的控制,

你的大脑和身体,自然无法休息。”

  02  

很多人,其实都有一种倾向,

就是无法接受负面的事情。

不开心,失败,沮丧,愤怒,

选择错误、努力白费、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

无论这些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关系中在意的对方身上,都觉得很难去接受。

只要好的,

不能要一点点不好的。

那么这不就是一种对“好”的强迫吗?

是的,这里的“强迫”,

和强迫症里的“强迫”是一个意思。

对顺序有强迫的人,你会看到,

也许他会要求他的每一双鞋,

每一件衬衣,

每一个小摆设,

都在必须的,

固定的,唯一的位置。

这种类型的强迫症患者,

是绝对不能接受你把这个东西改变一个位置的。

而,只能接受人生是快乐,

不能接受人生有很多不快乐,

只能接受发生好的事情,

好的结果,好的走向,

不能接受任何与这个“好”背离的东西,

那同样也是强迫,

前者是对顺序的强迫,

后者是对“好”的强迫。

我的来访者,

她希望她的同学在两天时间里,

完全是开心的。

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开心的强迫吗?

如果你在和别人的交往中,

觉得自己越来越累,

那么先放下,

看上去很顺理成章的那个说法,

“我只是在为她好,希望她好”

换一个角度想想,

你是不是在强迫她,只能“好”?

她可以不开心吗?(如果她心里有些别的事情,或者未必你安排的、餐厅那么适合她)

她可以有时低落和沉默吗?(也许她无意识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她今天状态不佳,)

她可以不那么肯定你吗?(毕竟无论你做了多少努力,喜不喜欢你,也是她的自由吧)

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在关系里,

总觉得精疲力竭,

吃个饭见个面都觉得特别耗神的人,

可以问一问自己,

你是不是,有很多自己的目的?

而这个目的,

又都是需要控制到对方才能达到的?

那么你当然会很累了。

如果没有外界的关系,

不能接受负面的事情,

你只需要控制你自己就好。

但这是不可能的。

人活着,就会有关系,

免不了和外界有交集。

所以如果处在关系里,

你就需要去控制对方,

如果和外界产生了交集。

你就要去控制交集的那个部分。

这样一来,

你的人生就全部填在这个控制里了。

  03  

想去控制对方,必然是很累的。

总是想要控制

特别害怕失控,

拒绝负面事情的人,

比较容易处在疲劳状态,

头脑拼命思考,

身体也无法放松。

也许有人要问了,

那为什么要去控制呢?

我不可以不控制吗?

顺着这个问题,其实就有答案——

如果你总是在控制关系,

控制对方的感受和对你的评价,

那么如果放开这个控制,

结果可能是,

对方真的不开心了,

或者对你的评价变低了,

甚至说你令她失望了,

你受得了这个吗?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吗?

身处其中,你会怎样?

可以不去控制的人,

会说“她怎么想,关我什么事?我还是我。她不开心,我又不会少块肉。”

不可以停止控制的人,

会体验到一种毁灭感,

一种跌入深渊的感觉,

“她不开心,是因为我不够好。”

“她对我评价变低,意味着我很糟糕!”

“她不喜欢我,我就更不能接受这样一个自己。”

看到了吗?

不去控制的人,

觉得对方的感受,不会击垮自己,

“我不会少块肉”。

这意味着,

可以不去控制的人,

是有着稳定自我的人。

对于自我的感受,

不会因为别人的反应而起伏剧烈。

而不能不去控制的人,

一旦别人的反应是负面的,

无论是不快乐,沉默还是别的什么,

就会出现两个条件反射,

一是,觉得对方的这一切反应都是和自己相关的,

都是自己引起的。

二是,当对方有负面反应时,

觉得自己极度糟糕,

有一种自我坠入悬崖的感觉。

也就是说,

不能不去控制的人,

极大程度的被对方和外界影响。

他们对自我的感觉,

随着对方的反应和外界的变化

而剧烈起伏晃动。

他们的“自我”,

是依赖别人而活的。

他们并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

依照外界的风吹草动来判定自我是谁,

好还是坏,

他们因此往往

非常敏感、讨好、疏离、脆弱。

而这样的人,

对于自我的感知,往往是,

“不稳定的”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的自我是空的。”

自我越稳定的人,

越有力量和承受能力,

他们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负面,

不管是失败,还是对方的评价,

所以他们就能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不会太多去控制他人。

因此,他们会关注自己,

为自己注入更多能量。

自我不稳定的,

没有建立一个较好的恒定自我感觉的人,

本身的力量就比较小,

无法承受负面,

因为在对方的负面反应里,

自我就会倾覆掉,

会极度否定自己,

因为害怕遇到负面反应的自己,

会拼命去努力付出,

以期控制对方的反应,

注意力都在要讨好的别人和外界身上,

因此无暇关注自己,无暇感受自己。

于是能量也就得不到补给,

还要越来越耗竭。

这两种自我,

前者是正向循环,

后者是负面叠加,

不知道你是其中的哪一种?

  04  

“我不能和外界建立链接。

因为害怕体验失控的感觉。”

我的来访者说。

我能体会这种极度的害怕。

她常常跟我说,

回忆童年,虽然和父母也生活在一起,

但是那种感觉就好像身边没有人一样。

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

没有从养育者(妈妈或其他人)身上

建立起自我恒定感,

没有能够,在养育者对自己比较好的回应里,

确立自己的好的,

被人喜欢和接纳的,

安全的,被允许生存的,

不会被抛弃的,

那么这个人,

可能会在成年之后的关系里,

在和很多人的相处中,

一直去寻找那种,

可以确立的自我的感觉。

毕竟,我们对于自我的感觉,

是需要客体来建立的。

没有参照物,我们感知不到自己。

如果世界上什么都不和我们发生链接,

这种活着,和死亡没有分别。

而如果发生了链接,

比如一个婴儿和养育者,

但养育者从未让婴儿确认到,

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那么婴儿就会很惶恐,

我是谁,

我是好还是坏,

我被人喜欢还是讨厌呢?

这个问题,

会从原生家庭开始,

萦绕在我们成年后的关系里。

成为自我成长的一个功课。

没有核心的自我。

是因为没有内在的稳定客体。

我们是通过客体反映出来的。

如果你的稳定客体,

是你的养育者,

比如母亲,

而她又是接纳你肯定你爱护你的,

那么在你内心,

你就会有一个恒定的自我感觉,

就是“我是好的,

是被接纳的,是被爱的”。

我的来访者,

她对父母的感知是空白的,

“好像他们不曾存在一样”。

所以她没有一个稳定的客体,

也无法去因此确定一个稳定的自己。

很多父母,给予孩子的,

仅仅是物质的养育,

而不是心灵的链接感。

人在心不在的父母,

就难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的感觉。

还有一类父母,

对孩子的接纳只限于孩子表现好的时候,

如果孩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父母就会让孩子觉得,

“你不配活着”。

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了,

自我也不会很稳定,

表现好的时候,

她会觉得“我是一个不错的人”。

出现负面问题时,

她立刻就会全盘否定自己,

觉得“我甚至糟糕到不配活着”。

(文章提及案例,已得到来访者授权)

写在最后,

所以,长大的你,

需要不断去确定。

确定,自己是谁,

确定我好不好。

所以,别责怪自己,

为什么总是如此讨好?

为什么这么窝囊,

不能守住自己的界限

和表达自己的立场。

我想说,

根本没有什么“讨好型人格”,

而是,你在为了确立你都搞不清楚的“自我感觉”,

而努力的控制着外界和他人的反应。

你承受不了负面和指责还有失望,

因为那些东西来了,

你的自我就碎了。

所以你才会如此费力地去讨好。

你能拥抱自己的脆弱焦虑吗?

你能理解自己的控制吗?

你能不嫌弃这个还没有能够建立起稳定自我的人吗?

如果你等我给你一个方法,

去改变这一切,

我能说的,

只有,请你对自己好一点。

把对自己必须要做好的要求,

变成对自己做不到的接纳。

你的自我总是被晾在一边,

童年时,被父母晾在一边,

而今,被你自己晾在一边,

你努力要成为让全部人满意的自己,

但是你却很少,

去照料这个自己。

照料它,爱护它,关注它,

它才会慢慢被注入力量,

慢慢强壮,

慢慢找到,确定的感觉。

你可以一直活在对外界的控制里,

控制他人的情绪,

收集所有的好评,

这会让你感觉好一些,

但反过来,当然,

你也被外界控制了。

但生存的高级解决方案,

是对自己的接纳。

与其去控制住,

让对方看到的都是,

极度完美的你,

还不如去尝试接纳和抱持,

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

这也是一种,最好的疗愈方式。

作者:周小宽 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心灵陪伴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讨好  讨好词条  不快  不快词条  人格  人格词条  害怕  害怕词条  别人  别人词条  
自觉内向

 内向的人从何获得力量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内向的人与外向的人的生活,会有迥然不同的归宿。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是属于内向还是外向的人吗?了解自己的性格会助你改善你的精神健康哦……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