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呢,咱们说一说这个兔死狐悲。兔死狐悲呢,也是个成语,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句话流传很广啊,以至于各种辞书,都把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比喻成什么呢,比喻成因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但是兔子跟狐狸一个食草一个食肉呀,而且这狐狸还竟逮兔子吃呢,属于食物链的结构,怎么归到同类了呢?这兔子死了,狐狸应该高兴才对呢,怎么呢?它白捡一顿午饭呀。
虽然有人提出过这个疑问,但是啊,好像没人解释这个意思,咱们要想解释清兔子死了,为什么狐狸会悲伤,就必须了解古人心目当中的兔子跟狐狸,呃~这两种动物的习性。
古人认为这两种动物呀,习性相似,有一位文子,不是飞的蚊子啊,他是老子的弟子,哎,《文子》这本书里头呀,有这样的记载,依古人看法来说呢,飞鸟飞得再远,还要返乡,飞得再快呀,哎,它还得回来;兔子跑得再快也得进洞;狐狸就算死了,也要朝向出生的山丘,向往的那地儿。寒蝉在树上鸣叫,“呲儿,呲啦,呲儿,呲啦”的,哎,这都是动物的天性。其中呢,这个狐死守丘,这是被誉为狐狸的道德德性之一。
{!-- PGC_COLUMN --}
《礼记•檀弓》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原文写的是曰:“太公封於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那么这什么意思呢,孔颖达给它解释说呀,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也就是有仁人之心。比起狮子呀,老虎呀,狐狸算比较微小的兽类,它不算大兽,算小兽。但是呢,对自己的藏身之处啊,对自己的家呀,还是念念不忘,死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头,也就是说,我看着,我打那边来的,头向丘窑,表示呀,不忘本。后人呢,就以狐死首丘,比喻呀,不忘本乡,唉,怀念故土的意思。
跟这个狐死守丘一样不忘本呢,就是兔子,这两种动物有同样的习性。在古人心目当中啊,兔子跟狐狸,它们是同类,同一种想法,呃~上升一点说~拟人化,就是有同一种品德,都有任人之心。兔子死了,再也不能归窑了,狐狸死了,哎,也望着那个出生的山丘,看着自己的那个洞口,奔着那个方向,呃~就说这俩人都恋家。
啦,狐狸过来,本身它作为猎食者,应该吃这个兔子呀,结果呢,联想起自己的“正首而向丘”,“兔子的死,让它回不去家了,它还看着那家,我要一死呀,唉,我也得看着家呀!”触景生情,狐狸瞧见兔子想起自己来了,不是跟兔子有亲戚。相应的狐狸要死了呢,兔子呢,也会触景生情,赶紧蹦走?不是那意思,还有一个相对的成语,叫狐死兔泣,唉,“兔死狐悲、狐死兔泣”。虽然他们处于生物链的不同级,一个是捕食者,一个是被捕食者,但是两人呢,惺惺相惜。
那么这兔死狐悲和狐死兔泣这两个成语的来源呢,跟同类没有关系,只是他们有同类的感受,同一样的感受,同类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