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语言,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没有之一。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现代中国人来说,学习古汉语文言文,就足以让广大中小学生翻白眼,对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更是噩梦,我们小时候学英语遇到的困难,跟外国小朋友学汉语遇到的困难比起来,真是不值一提。
汉字难写、语法难懂、声调难学,更可怕的是,汉语的语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以理解现代汉语的方式,去读古籍,十有八九会读不懂,剩下一二个,会被自己蠢哭。
就拿我们现代人常说的跳槽来举例,工作不顺心了、工资待遇不满意了,把老板炒掉,换个工作,叫跳槽,而在古代,跳槽竟然是用来形容男女在爱情中劈腿,后来更是成为青楼小姐姐的专用名词,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跳槽的前世
据考证,跳槽一词最初来自于元人传奇,记载最早的,在明代杨慎著《升庵诗话》卷十《甄后塘上行》,大意是说,魏明帝曹叡当王的时候宠爱虞氏,后来即位当皇帝,又宠爱毛氏,废黜了虞氏,再后来,他又宠爱郭夫人,渐渐疏远毛氏,最后将毛氏赐死。
“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
这个故事发展到元朝,人们就在戏曲或小说中,用“跳槽”来形容像魏明帝这样,在爱情中喜新厌旧的人,这便是跳槽最初的来源。
和杨慎几乎同时代的小说家冯梦龙,搜集民歌编成《挂枝儿》一部民歌小调集,这本一共分为10部,如果仔细看《挂枝儿》每一部的题目,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从第一部到第五部,分别是:私、欢、想、别、隙,从暗恋私会、到两情相悦、到思念入骨、到生死之别、再到互生嫌隙,这就该分手了,再往后有怨、感、咏、谑、杂。
可见爱情这玩意儿,从古自今也没有多大变化。好像扯远了,说回跳槽。
在《隙部第五》中,专门收录各种奇怪的爱情中生出嫌隙的故事,一会儿“多心”、一会儿“负心”、一会儿“查问”、竟然还有“男风”,其中就有《跳槽》一篇:
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
两情深,罚下愿,在不去跳槽。
恨冤家瞒了我去偷情别调。
一般滋味有什么好,新相交难道便胜了旧相交?
匾担儿的塌来也,只教你两头儿都脱了。
说好了要相爱一辈子,绝不跳槽,你现在却和别人偷情,难不成新欢就真胜过了旧爱?我说你就作吧,小心到头来两边儿都玩脱。
这是明朝的“跳槽”,本义还没有脱离男女爱情中移情别恋,但是到了清朝,意思被引申了一下,就变得有些……你懂的。
清朝沈复著《浮生六记》,其中《浪游记快》一章讲了这么个故事:
“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甚至一招两妓。”
这位秀峰先生,是个嫖客,他在青楼中有个相好的小姐姐,名叫翠姑,可是他并不满足,后来又相好一个叫小红的小姐姐,天天换着亲热,有时候甚至一次性招两个小姐姐一起玩儿,这种做法,在民间就叫做“跳槽”。
至此,“跳槽”的含义就从最初的指爱情中劈腿,发展到了风月场所。
这个先例一开,就止不住广大人民群众的脑洞了,你知道,虽然诗词歌赋中的青楼小姐姐,都是才艺双绝,令人神往,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风月场所的女子,是没有这些浪漫情怀的,他们与嫖客之间,无非就是生意往来。
一个风尘女子,先跟甲先生相好,后来发现乙先生更有钱,双腿一蹬,就跳到乙先生怀里去了,无关道德,生意场上,大家都用实力说话,不要期待在这种场所来一场灵与肉的碰撞,只有肉与肉的碰撞,撞击出具有韵律的啪啪之声,每一啪,都是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就像小时候玩超级玛丽,向上一顶,就是一个金币。
这位女子从甲先生处,去往乙先生处,这一蹬腿、一跳的过程,就叫做“跳槽”。
为什么叫“跳槽”
为什么偏偏叫跳槽,不叫跳其他什么,比如跳水、跳河呢?
《说文解字》解释道:“槽,兽之食器。马枥曰槽”,槽本身是牲畜吃饭的器具,马枥就是马槽,三国时期还留下一个“三马同槽”的典故,因此,在很多时候,槽可以特指马槽。
这一来就奇怪了,风尘女子对客人不专一、喜新厌旧,叫做跳槽,那岂不是把这些女人比作马了?
还真是这样,在古代中国,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糟粕文化,男尊女卑就是其一,古代女人地位低,在家干脏活累活,就像马一样,用来干活、用来乘骑,有俗语说“娶来的老婆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足见女性地位之低,令人发指,还有些地方把娶妻也称作娶马马,都是由此而来。
我见某些短视频上,有女孩子自称“扬州瘦马”,扬州这个地名本来就自带文艺气质,瘦又恰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那些自称“扬州瘦马”的女孩子,无非是想文艺地形容自己身材纤细,引以为傲,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扬州瘦马”本身是一个极具侮辱性的词汇,扬州自古就是繁华且浪漫的城市,唐朝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宋代柳永说“歌声远,余香绕枕,吹梦下扬州”,到明清时代,由于水运,扬州更成了运输业非常发达的城市,也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盐商。
无一例外,都是暴发户。
这些暴发户到扬州,自然想要挥霍一下,扬州的娱乐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但这些富商估摸着是觉得,什么青楼花酒,都是古人玩剩下的,咱们要开发出独特的玩法,才能符合有钱人为所欲为的气质。
于是乎,“养瘦马”这一产业链形成了。
简言之,就是由牙公或牙婆,从贫苦人家用极低的价格,买来小女孩儿,教她们琴棋书画、教她们诗词歌赋、教她们取悦于人,养到十四五岁,有几分姿色之后,再高价卖出去,据载,买入一个小女孩儿的价格不过几十贯、甚至十几贯钱,养成之后能卖上千两银子,利润能翻几十上百倍,可谓暴利。
养女孩儿这个过程,就像马商养马一样,低价买来小马驹,长大后高价卖出,但是这些女孩儿比马更可悲,因为她们完全没有地位、没有人格,任何买进她们的富商,都可以对其进行惨无人道的摧残和蹂躏,就如同弱小的小马驹一样。
所以,人们把这个扭曲的产业链叫做“养瘦马”,以扬州最盛,因此叫“扬州瘦马”。
把青楼中的风尘女子比作马,她们在“客人”之间跳来跳去,不就好比在不同的马槽之间跳来跳去吗,因此,跳槽一词就第一次有了词义上的衍生——从形容爱情不专一,衍生为青楼女子对客人不专一,成为了混迹青楼不可不知的“黑话”!
跳槽的今生
用跳槽来形容换工作,是什么时候,因何人开始的呢?实难考证,但清朝人陈森,著《品花宝鉴》一书,别看这部书名气不大,它可是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在这部书中,讲了一个名叫巴英官的年轻人,本来想跟着姬师爷学习写,可后来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放弃了这条学习之路,换了一份新工作:
“英官道:那姬师爷更不好,如果好,我也不跳槽了。那个人肉麻得很,又小气,一天闹人几回,才给几十个钱,还搭几个小钱在里头,所以我更不愿跟他。”《第四十回 奚老土淫毒成天阉 潘其观恶报作风臀》
从这里可以看出,跳槽已经不局限于爱情或风月场所了,而是跟工作有关系,作者陈森生于1797年,卒于1870年,也就是清朝道光到同治年间,可见,至少在清朝中晚期,跳槽一词的含义,发生了第二次演变,直到今天,再也没有改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