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18日晚,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李叔同燃烛提笔,写下他在世俗的最后一件书法作品。写毕,他立即将毛笔折成两截弃于案上。
第二天天不亮,李叔同就毅然去了虎跑寺:剃度为僧,法号:弘一。他,就是日后中国最有名的高僧:弘一法师。
得知消息后,他的日本妻子雪子寻到寺院,一声声唤着丈夫,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以期能让丈夫还俗。但无论雪子如何哀求,李叔同却连见一面的机会都不肯给她。
(图为雪子)
最后,雪子索性长跪寺院门口,见此情景,连同去的人都忍不住落泪,李叔同却只托人捎了一句:“当作我患虎疫死,不必再念。”
雪子自知已无法挽回丈夫,最后,雪子只得拿着李叔同留下的一份钱,带幼子返回日本。
临行前,雪子等来了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会面。清晨薄雾,雪子与弘一法师两舟相向:“叔同——”,雪子哭着喊。
(李叔同扮相)
雪子心如刀绞,追问他:“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弘一法师作揖道:“爱,就是慈悲。” 随后,随扁舟消失在风里。
此后,人们纷纷猜测李叔同出家的背后原因。有人说,是厌世,有人说是他与雪子感情不和愤然出家,甚至有人说李叔同是立志想做高僧,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位文化名人出家背后的原因。
有人甚至认为,这与五年前弘一法师创作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有关,说李叔同是看尽人间沧桑遂出家为僧:
1913年的一天,李叔同有个“天涯五好友”叫许幻园,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口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家门都没有进。李叔同站在雪地里整整一小时,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景,连叶子的叫声,也没有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佳作。
人们猜测,此时,创作《送别》时的李叔同就在好友的人生起落间有了:对人世沧桑巨变的无奈和生死别离的悲伤无力。极度伤心失落的李叔同渐觉“繁华终将落尽,如梦无痕”,遂决定出家。
关于李叔同出家原因的说法还有很多,多年后,他的弟子丰子恺公开说:“弘一法师的出家与世俗的一切全无关系,他的出家是必然的。”
丰子恺说:我能理解他的心,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弘一法师出生就有了。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他在俗世也已完成。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弘一法师出家走到了“灵魂”这一层,是必然的结局。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从容西逝,在升天之际,他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或许,也是每个人一生的最好结语。
此外,圆寂前,他嘱咐弟子在火化遗体之后,记得在骨灰坛的架子下面放一钵清水,以免将路过的虫蚁烫死。
活着的时候怜惜蝼蚁命并不奇怪,这是对修道之人的一般要求,但是快死了还惦记勿伤世上的生灵,这份心思的细腻非真正的大慈大悲者不能有,真真令世人闻之生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