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操作中,博客营销有着好几种不同的形式,下面和大家一一介绍这几种形式的策略和做法。
此类博客的策略是通过树立老板的企业家形象,或是将之打造成为行业领袖,继而带动企业的品牌形象或影响力。此类博客的内容通常围绕行业来写,一般以犀利的评论为主。
比如潘石屹的博客,单击近亿次,他通过博客,在地产圈中赢得了重要位置。中央电视台曾说:“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国’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而且潘石屹博客目前的影响力已经相当于一家小型媒体,比如SOHO的房子出了什么问题,只要潘石屹在博客中澄清一下,立刻就能传播出去,根本不用开发布会。
潘石屹的博客营销案例,已经被奉为经典,甚至还有人专门做了一张分析图。
企业员工博客的策略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员工的嘴,将企业人性化与温情的一面展现出来,继而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此类博客的内容可以围绕企业生活、企业文化、企业关怀等来写,比如记录一些平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说说单位里的趣事、聊聊企业人性化的一面等。
像富士康公司,一直比较受外界质疑,虽然前者也做了一系列公关工作,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其实公众之所以对富士康有诸多看法,与大家对其公司内部不了解有很大关系。而如果富士康能够鼓励内部员工写博客,让他们说说在富士康的生活,我想情况会大为改观。从普通员工嘴里说出来的东西,比任何公关稿都具有说服力。
而罗伯特的另一个身份是微软的员工,有人预测,罗伯特的博客给微软带来的宣传效应至少值几百万美元。
前两种方法都是以企业中具体的人为主体开设博客,而本条方法则是以企业的名义建立官方博客,策略是通过企业博客的形式,将企业拟人化,拉近用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让用户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与关怀。此类博客的内容往往是围绕企业文化、产品特点、应用技巧等来写,通过博客与用户互动,帮助用户、关怀用户。
比较典型和著名的企业博客大概就是谷歌的黑板报了,他们最早使用博客是为了应对因聘用李开复而与微软发生的诉讼案,结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于是在2006年情人节之际,他们正式推出“Google黑板报”,开始在中国市场持续地进行博客公关,不过虽然Google黑板报比较成功,也比较典型,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其博客内容的公关味比较重,而且只是一味单方面发布信息,缺乏与用户的交流与互动。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一些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4.邀请名博写
前面说的方法都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操刀,但是有些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去打造一个比较精致的博客,而咱们现在要说的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这种矛盾。具体的做法就是邀请名博来写,策略是借助名博的品牌、通过意见领袖的嘴,来带动企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此类内容往往都是围绕企业来进行各种正面与负面的评论,制造各种话题,以此来吸引公众的关注。
比如某著名视频网站,当年起步比较晚,该网站刚推出时,土豆网、六间房等早已是视频领域独当一面的大佬,引领着网络视频的潮流。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该网站却在很短时间内便露出头角,并最终超过了前者,成为视频网站中的佼佼者。而在他们早期的营销策略中,邀请名博评论就是其重要的手段。当时网络上到处都能看到该网站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名博之作,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言辞激烈的负面消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负面文章吸引来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一些能写的群众也开始跟着评论。而吵着吵着,网站的知名度就被炒上去了。
5.引导消费者写
其实最好的策略是让消费者为我们写,因为用户更相信其他用户的意见,通过用户的口碑建立起来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才更有说服力。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在博客中写我们呢?主要还是要通过引导。
常写博客的人都知道,当把写博客当成一种习惯时,每天都会情不自禁地记录一些事情,甚至有的时候还为无主题可写而烦恼。而这时人家免费送了你美酒,而且又这么诚恳地希望你给予一些点评,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事。
在这个活动开始前,网络上搜索不到任何关于Stormhoek公司的信息。而一月后,在网络上搜索Stormhoek的相关信息有500条结果;4个月后,变成了2万条结果。专家估计有30万人通过Blog知道了这家公司,而Stormhoek公司的销售局面也快速打开。
6.投博客广告
最后一个方法,也是最原始的一招“打广告”。其实很多人忽略了博客广告的价值,感觉博客的流量通常比较小,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对于一些行业性比较强、圈子性比较强的领域,在博客打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如果能把某一行业的名人博客广告全部买断,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博客广告的价钱也比较低廉,相当于低价利用名人代言了,而且用户对于博客广告的信任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