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那些年陪伴我们的国民字典 App和纸质书首次同步

2011年,家长和孩子在选购刚上架的第11版《新华字典》 (资料图片)

【编者按】

8月10日,《新华字典》(第12版)正式首发。自1950年启动编纂以来,这部“国民字典”已经走过70个春秋。它的每一次修订,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它的每一个版本,都陪伴着不同年代的人们走过少年,成为几代人的汉语“开蒙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看——那些年,陪伴我们的《新华字典》。

第1版《新华字典

盘点

每次改版 都折射出时代变迁

作为人手一本的“国民字典”,《新华字典》1950年启动编纂,1953年,第1版《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7年,第2版《新华字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延续至今。每一版的《新华字典》都增加了新字新词新义,反映出国家发展和时代特征。

新华字典》App版

最新一版

App和纸质书首次同步发行

新华字典》第12版主要进行了8项内容的修订,包括增补字头、添加新词新义新用法,完善《部首检字表》等。除了这些常规的修订,第12版《新华字典》还在每页都附有二维码,读者可以用手机扫码看书写笔画、听正确读音,这也是《新华字典》首次实现应用程序App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

第12版《新华字典》增添的新词多达100多个,如“初心”“粉丝”“截屏”“二维码”“点赞”等。此外,第12版《新华字典》还增补了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包括“卖萌”“拼车”“拼购”“被会员”等。

跨越70年

收录汉字增加5000个

随着时代发展,《新华字典》也不断嬗变,平均5年-7年就要修订一次。

上世纪50年代,《新华字典》只收录了8000多个汉字,而到了第11版,收录汉字的数量增加到了13000个。

2011年第11版增加了“拜拜”的“拜”、“啫喱”的“啫”等新字头。一些网络用语也逐渐被吸纳进来,还出现了“晒”“奴”和“门”等字在网络上的用法。比如“晒”的解释是“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例如“晒工资”;“奴”的解释是“为了支付贷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例如“房奴”;“门”的解释是“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例如“学历门”。

随着中国的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动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在《新华字典》第10版的修订中,一些动物名称比如“狍”在用字解释中,“肉可以吃,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这样的字眼被删去了,增加了这些动物作为“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

声音

遇到生字,你还会查字典吗?

搜索时代

新华字典》仍不可替代

如今,“百度一下”俨然成为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疑惑时的“常规操作”,遇到一些生字时,也会在网上搜索一下。那么,《新华字典》的地位就此弱化了吗?

“我们对待文字的要求,仍是以《新华字典》为标杆。”扬州市语委办主任刘颖表示,一直以来,小学一年级入学时,都会将《新华字典》作为一部重要的学习工具用书。

“虽然今天网络搜索已很普及了,但《新华字典》仍然不可替代。”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首批名教师黄正瑶说。《新华字典》特别适合汉语的初学者,特别是小学生群体,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形、音、义”。

黄正瑶表示,今天通过网络搜索,最终确定真伪,还是要以《新华字典》等权威工具书为准。不久前,一位体校老师向他请教,“想象”与“想像”两个词语的区别,最终他通过《汉语大词典》查出后,告知了他。

在实践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新华字典》仍是不可替代的工具书。育才小学年级主任林莲凤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一年级孩子到校报到后,除了免费教材,每人还可领到一本免费的《新华字典》。学生们经常会用部首查字法查阅不认识的字,许多学生从这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里学会了很多生字。

“我们语文老师,也是人手一本《新华字典》,遇到有争议的字的读音,首先打开手边的字典,寻找正确读音。《新华字典》是老师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林莲凤表示,第12版《新华字典》在正文每页附二维码,扫码后可以查看字的书写笔画,学生会更感兴趣,更易接受。

“这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很有意义,强大的搜索功能帮助学生们快捷、准确、全面地获得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查找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林莲凤说。

讲 述

“五代人”讲述:与《新华字典》的初相逢

新华字典》是几代人的第一本工具书,承载着对于汉语学习最早的记忆。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年代的《新华字典》用户,请他们讲述了自己与《新华字典》的故事。

“50后” 带着《新华字典》下乡插队

讲述者: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首批名教师 黄正瑶

黄正瑶老师出生于1950年,1969年高中毕业,被下放到兴化插队。

“我那时高中刚毕业,临去兴化之前,带了好几本书,其中就有一本《新华字典》。”黄正瑶告诉记者,字典是父亲的,虽然高中毕业大多数常用字已经认识,但他还是决定把它带着。“那时候还属于扫除文盲的阶段,小学毕业的人都不太多,能够拥有一本《新华字典》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黄正瑶记得,那时一本《新华字典》1元多钱一本,在当时已是价格不菲了。

在兴化期间,黄正瑶看书遇到不熟悉的字就会用《新华字典》,那本《新华字典》,也伴随他度过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一直到1976年,黄正瑶才返回扬州。后来做中学教师,《新华字典》已经不够用,换成了《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但是那本《新华字典》已经与那段下乡插队的时光融为一体。

“60后” 第一本字典是借哥哥的

讲述者:育才小学年级主任 林莲凤

“你们需要学会查字典,明天带一本《新华字典》过来。”1976年,林莲凤正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老师对同学们说。

“这对于我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林莲凤介绍,出生于1965年的她,小时候家庭条件一般。哥哥正在念初中,他已有一本字典,爸爸妈妈肯定不可能给她再买一本了,她只能回家央求哥哥,将字典借用一下。再三请求下,并答应了哥哥诸多条件后,林莲凤终于将字典“借”到手。她先将字典用纸包好,将有些卷页的地方抹平,每天像宝贝一样放在书包里,从此这本字典跟着她一直到小学毕业。

1986年,林莲凤参加工作,分配到育才小学教一年级语文。作为语文教师,给孩子上课时必须读出字的规范读音,但有时她自己也遇到琢磨不透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例如“苍劲有力”中“劲”字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这就要求助于《新华字典》。当学生到二年级时,她就开始教孩子们查字典的方法。

“那时我们就要求孩子人手一册《新华字典》,因为字典是孩子们自己买的,版本不一,有的是家长之前用过的。但这不妨碍他们查阅字典,从字典中查阅所需的知识点。”林莲凤介绍,从那时候起,上语文课时,《新华字典》就成为课桌上的“标配”。

“70后” 查字典竞赛获得一等奖

讲述者: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高红明

高红明(前排左一)参加查字典竞赛后合影

“在我们那个年代,《新华字典》就是宝书,能查字,能练习普通话,写作业、上学,都得带着一本《新华字典》,它陪伴我走过了那段求知欲旺盛的成长期。”高红明出生于1971年,过了那么多年,《新华字典》陪伴的读书岁月依旧历历在目。

“小学,家在农村,那时哪有什么课外书籍,一本《新华字典》算是我们最早的‘辅导书’了。”高红明说,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就让他练习写毛笔字,家里的对联都要他写。那时,他认识的字不多,写对联时,遇到不会写的字,全靠查字典。“那时上学,普通话还没普及,老师上课也会说方言,我想学普通话,看这个字到底如何正确发音,这也要靠查字典。”

到了初中,高红明那本《新华字典》的封面早已磨得看不清字了。此时,他也收获了《新华字典》带给他的第一份奖励。“初二那年,大概是1984年,县城举行查字典竞赛,我们学校有3个孩子参加,我就是其中一个,还得了一等奖。”高红明说,因为他字典用得多,比赛时,早早就完成了全部题目,还剩了好长时间,他就又检查了一遍,最后还真查到了一个小错误,赶紧改正,确保正确率达到100%。

“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拥有一本《新华字典》,就相当于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高红明感慨道。

“80后” 父母常说“你查一下字典

讲述者:西湖中心小学语文老师 万丽玲

“小学时的第一本辅导书,就是《新华字典》,当时几乎每个人的书包里都有一本。”1989年出生的万丽玲说,那时,父母都忙于工作,复习功课时遇到不懂的字求助父母,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查一下字典”。

万丽玲自幼喜欢读书,除了父母买的书籍,还经常跟好朋友借课外书看。“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了节省时间,上小学高年级时,遇到陌生字词,她很少再去查字典,而是根据前后字词,“猜一猜”是什么意思。有一次爸爸下班回家,拿起桌上一本作文书,问她看了没有。她说看了,可爸爸突然又问作文中的两个字怎么读,她却怎么都答不出来。“我现在都记得,那天爸爸阴着脸说:‘遇到不会的字,一定要记得查字典,这样,你认识的字才会越来越多。’那两个字,我现在也还记得,很难忘,是‘尴尬’。”

字典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万丽玲说,小学通过字典认字,中学时学习化学元素,还可看看字典里的元素周期表。直到现在,她依然最信任《新华字典》,一遇到不确定的字,就去查字典

“90后” 带着字典上大学读研究生

讲述者:上海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 史可悦

史可悦今年24岁,与《新华字典》“初相逢”也是在小学时,用的是第10版。

“那时每天都要带着这本小而厚的字典去上学,做作业时也需经常翻看,周末还有一项特殊的小任务,就是要默读熟记各种部首。”在史可悦看来,查阅字典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在阅读一个汉字的各种解释时,就像在读属于这个字的故事,在结识一位新朋友。

“读本科时,离开家乡,来到扬州大学,我也将这本《新华字典》带了来,尽管书页已泛旧,但带着它开启一段新的学习之旅,心里会觉得踏实。现在上了研究生,我依旧带着它,总感觉有它在,任何语言文字方面的难题,都会得到解决。”史可悦说。

采写 记者 刘冠霖 乔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纸质  纸质词条  字典  字典词条  国民  国民词条  同步  同步词条  陪伴  陪伴词条  
开店经营

 社区里的生意经之美发店

  城市化的发展,使社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但商圈却相对缺乏。人们要开车去周边的商圈才能满足美发的需求。社区店的也许没有商业繁华地域带来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