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物联网不容易,他给用广提供便利,但是三十以上的人却不适合创业
在互联网领域10年闯荡下来,他突然发现,许多传统企业向智能企业转型时想得过于简单。于是他纵身一跃,创办了一家野狗公司,专门为这些企业快速转型提供便利,填补了市场空白。
刘之16岁上大学,20岁毕业后自主创业,24岁开始做总监,曾任职猫扑网、人人网、360网等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他发现,物联网的概念在我国虽然已经风靡了许多年,可依然有许多“幼稚”的公司认为,只要买了阿里云或者买了一台服务器,就能立刻实现互联网化了。
他当然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即使这样,它在可用性、安全性、架构和产品设计方面仍然有许多节点需要注意和配合。可是,这些传统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很难招聘到互联网行业里的专门人才;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里的人才,也同样不愿意去非互联网公司。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就产生了供需剪刀差,形成一种市场空缺。
刘之想,这个空缺应当由他来填补。于是,2014年8月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实时PAS服务提供商,专门把提供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并给它取名为“野狗”(WildDog)。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奇怪的公司字号呢?刘之解释说,主要有三点考量:一是许多企业强调狼性文化,而实际上,野狗比狼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他希望公司员工具备野狗般的战斗态度——耐力超强、经常团体捕猎,咬住猎物后使猎物无法逃脱,这能够很好地体现公司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二是他自己的性格比较野,随性,常常不按常理出牌。
三是这个字号具有互联网思维,并且没有被抢注,便于以后传播。野狗团队目前有7名核心人员,他们均来自国内一线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安全架构设计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互联网+”创业日新月异,所以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发现能力和借鉴能力,时刻关注那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动态为我所用。
例如,刘之通过总结苹果产品发布会的时间点,就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这些重大发布会大多确定在第二、第三季度,赶在圣诞节前;二是这些发布会刻意分布到全年,以便能保持市场热度;三是如果它对自己的产品信心不足,就会搭配一些其他产品同时发布,目的同样是为了保持市场热度。
刘之据此认为,2014年苹果公司对 iPhone6的产品就不是特别有信心,可以说,如此敏锐的眼光正是“互联网+”所必需的。“互联网+”在人才管理方面非常关键。一方面是因为人少,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还要一个顶俩、顶三,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是初创企业资金缺乏,所以必定会在招人和用人时左右为难。这时候该怎么办?
母婴品牌“十月妈咪”的经验可供借鉴:一是究竟花多少钱去用一个人,关键是看他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业绩,这里追求的应当是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二是对于创业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梦想,所以要注重寻找跟你梦想一样的人,至少也是能够看得懂你梦想的人。美国硅谷有句口头禅叫“三十以上不创业”。
意思是说,创业本身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互联网+”更是如此,所以适合“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以刘之为例,他骨子里很野,与大公司里的那种官僚主义格格不入,所以最适合自主创业。过去刘之做事情要有80%的把握才会去做,而现在他已经30岁了,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赶快出来搏击市场。
虽然从大企业的总监到创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意味着从安逸到劳碌的转变,但是他觉得创业才是他该走的路。如果再拖下去,过了30岁,人的精力体力和冲劲都会下降,创业难度就增大了。社会越发展,分工越精细,个性化需求越突出,“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形将会越来越少。
这时候的产品设计和销售,就要从满足大多数用户、争取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向服务目标用户、争取尽可能高的盈利率转移。有鉴于此,“互联网+”有必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用户在哪里,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和需求,然后才能有的放矢。这一点做好了,不但赚钱不吃力(不需要拼命扩大规模),而且很有成就感(因为利润率高)。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苹果手机,苹果手机在全球如此受欢迎,市场占有率也没超过30%,可是它在满足客户需求和盈利方面处处受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