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和微商是不是一回事?区分这两个玩法很有必要,否则就无法来理清社交电商的事情,也无法理清社交电商、微商和传销的关系。
商业模式的变革模型
微商这个词,它诞生、蔓延和爆发,几乎和火箭速度一样,也迅速让人们对这个词的好感,保持了距离。
从微商的逻辑看,本质就是在变现各个节点式的个人粉丝,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个体户,都成为一个小B,成为一个贡献自己身边粉丝“父母、亲戚、朋友、同学”等小渠道,让产品和品牌的渠道打散在千千万万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微商的折价逻辑
如果抛开产品而言,就本质上来说,社交电商和微商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都是在利用各个节点型人物的社交圈和人脉圈,进行商业零售,这在现有的背景下,是可成立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微商很多时候做着做着就成了传销了呢?做着做着,就给这些小B们挖下很多“坑”呢?社交电商会不会也走上这条路呢?
确实,有些微商之所以做着做着就变了味道,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我们彻底弄明白。
第一个问题:货在谁手上?
有些微商之所以变味,甚至走上传销。因为它们经营的产品,有这么几个共性特征:产品品牌单一(只有一个品牌,甚至只有一个单品);产品的消费频次不高;产品的性价比也并不高。
由于这几个产品特征,注定一些问题接踵而来。这类产品往往都存货在渠道中,品牌商压货一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再压货给自己的下级,层层往下压货,但是在真正消费的终端客户那里,却远远没有那么大的销量,甚至没有销量。因为大家的利益着眼点已经不是通过卖出货去赚取差价利润,而是通过发展下级代理来吃返佣,所以,货不是被消费者买走,而是囤在销售渠道节点上。这个天大的“坑”,无数个小B都装下了。这个“坑”看似在产品上,实际在人
第二个问题:产品真的满足顾客需要吗?
根据传统微商基本的利益逻辑,代理人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发展下级代理的多少,通过不同的代理层级之间的折扣差价以及代理压货的提成,获取最大的利益。至于下级代理商是否能够将产品卖出去给实际使用的消费者,他们毫不关心。这种逻辑下必然导致不断地“拉人头”发展代理,根本不关心产品是否被认可,如何让更多产品有人买。这样就造成微商对产品缺乏敬畏感。
很多产品都是根据对市场热点的追逐,迅速策划一个爆品,然后由工厂进行代工生产,压缩产品质量,很多产品往往都是三到六个月的寿命。一个产品玩不转了,又迅速在策划一个新的爆品,不断地追热点,像什么减肥裤、瘦身茶、美白面膜、闪电祛斑等等,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市场的无情淘汰,产品形同虚设。
为什么所谓的爆款只存活了几个月?
这个“坑”,简直就是无底的,劣质、造假、欺骗,夸大宣传……把这个社会本来就已经非常羸弱的诚信,撕得支离破碎,跟传销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们再看来看看社交电商,这两年很火爆,有点当年微商兴起的样子,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坑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甄别、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