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执行真的很困难吗?解决这些障碍,公司才能稳步上升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公司经过长时间开会,多重考虑之后,讨论出来的重大决策,最后却不了之。管理层为项目制定了十分完备的计划,详细的实施方案,但最后结果却远低于预期。这些失败的背后原因,并非在于对于事情的考虑不够周全,问题是出在了执行上面,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最后就导致了好的想法变成了差的产出。
有人说过,很多公司的执行真的做得好,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很周全的战略计划,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高效的执行能力。一个公司已经有了难得的人才,有了极好的战略,但却仍然失败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人才、战略计划都有了,但结果还是失败了,原因自然就不言而喻,就是执行力不到位。
公司员工在做事情时,总是犹豫不决,没有履行计划,那么事情往往就很难完成。不过,导致这些的原因,有可能是我们低估了执行的难度。我们总是以为,执行其实并不难,就只是去做事情,有方案有方法,照着做还会难吗?其实,并不总是这样。
当有一个新的目标放在我们面前,很可能就会需要我们去做一些,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情。直到我们真正的动手做了,那才算是执行的开始。面对未知的时候,就有可能需要我们去改变自身的行为,还有改变以往的想法。于是对、在目标的设定和目标的达成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执行鸿沟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执行鸿沟形成了高效执行的障碍,但执行鸿沟,具体来讲是怎么影响到高效执行呢?有一项调查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原因,有一个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在历史上商业活动最鼎盛的90年代,也只是13%的企业能够做到他们宣布的财务目标。当时,在一家企业提出的十个战略企划中,就有七个失败。
那么,导致如此高的失败率的原因到底在哪?研究人员对这些企业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揭示了原因。这份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大约50%的受访员工表示,自己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具体描述这些目标的员工,仅仅只占到了总数的15%。
也就是说,一家公司,每六个员工里只有一人清楚目标是什么。这就好比六个人拉车,只有一个人知道要把车拉到东边的仓库去,而其他人只知道要拉车,不知道要拉去哪,那往北拉的、往南拉的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如果还有往西边拉车的,那车就会很难往当初设定的方向走。
所以说,如果绝大部分的人还不知道目标是什么,那么执行起来当然就会有很大的难度,更说不上高效了。这样分析下来,导致高效执行的障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员工不知道目标是什么。上面说到的调查问卷,在问到员工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达成目标的时候,只有一半的调查对象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这一半的人,他们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达成公司的目标。
针对调查结果来说,大约还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怎么达成目标。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如果你只是知道目标是什么,但却不知道如何达成的时候,是不是会变得更加焦虑,更加不想去做这件事情呢?这就好比上学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明明知道这道题很重要,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来解,所以就干脆不做了。慢慢的这就会变成一种状态,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虽然知道了目标是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干脆就什么都不做了。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了。只是知道目标,对于执行来说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这就是高效执行遇到的第二个障碍了,员工不知道做什么来达成目标。当然,高效执行遇到的障碍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还有两点,就是缺乏清晰可见的反馈和没有问责制度。
上面说到,问卷调查中还显示了一个很不理想的数据,就是被调查的员工中只有12%的员工知道怎么来判断公司的目标有没有达成,也就是说,还有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怎样的结果才算是达到了目标。他们缺乏一个标准,去判断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知道具体的每项工作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就好比,你去跑马拉松,你既不知道你现在的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也不知道你现在跑了多远,还剩下多远。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有办法好好分配体力,也没有办法拿到好的名次了。缺乏清晰可见的反馈,是很容易让员工变得模糊混乱的,很难尽全力来做事情,所以也就没办法高效的执行了。
公司或企业缺乏问责制度,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呢?一旦一个员工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所要求的进度,并且这名员工没有被问责。那么其他的员工可能就会想,没有按时按质完成目标也没事,就可以随便来做这个事情了。没做好不会被问责,那其他人也是一样,做不做好都无所谓了。由于没有惩罚,大家对于设定的要求变得漠视,于是职场上的破窗效应就出现了。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造成高效执行的四大障碍。第一、是公司员工不知道目标是什么,盲目执行不会有结果。第二、员工不知道做什么来达成目标,造成执行缓慢。第三、公司没有清晰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员工变得模糊混乱。第四、公司不设定问责的制度,形成破窗效应。如果不消除这四大障碍,一个公司里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公司的目标,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好,光靠这小部分人,肯定是难以高效地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