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162卷 梁纪18
【原文】湘东王绎以鲍泉转长沙久不克,怒之,以平南将军王僧辩代为都督,数泉十罪,命舍人罗重权与僧辩偕行。泉闻僧辩来,愕然曰:“得王竟陵来助我,贼不足平。”拂席待之。僧辩入,背泉而坐,曰:“鲍郎,卿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使重权宣令,锁之床侧。泉为启自申,且谢淹缓之罪,绎怒解,遂释之。
【译文】湘东王萧绎因鲍泉包围长沙后,很长时间都没把它打下来,对此感到很愤怒,就让平南将军王僧辩代替鲍泉为都督,还列举了鲍泉十条罪状,命令舍人罗重权与王僧辩同行。鲍泉听到王僧辩来的消息,惊愕地说道:“王竟陵能够来帮助我,贼兵就不愁不能平定了。”然后他便掸净席子等待王僧辩。王僧辩走进屋里,背着鲍泉坐了下来,说道:“鲍郎,你有罪,有命令叫我把你锁起来,你可不要认为我是有意的。”说着他就叫罗重权宣读萧绎的命令,然后将鲍泉锁在床边。鲍泉为自己的罪责申辩,并且请求对自己进展缓慢进行处罚,萧绎的怒气平息下来,于是就释放了他。
【解析】王僧辩接到上级让他替代鲍泉担任都督的任命,他的内心绝对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另外一方面,王僧辩和鲍泉是好朋友,让自己替代他不说,还要宣布有罪的处罚决定。这个任务,情感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从此两个人分道扬镳,成为仇敌。
一、王僧辩可选择的路有三条
1、公事公办,事后帮忙
如果王僧辩,直接过去告知鲍泉,公事公办,事后代为申辩。这是下下策,会让鲍泉立即有自己是被王僧辩挤下来的,内心无论如何都不舒服,会把仇恨的心理投射到王僧辩身上,大家以后直接决裂。即使后期代为申辩,鲍泉也会认为,这是猫哭耗子,心理很不舒服。照顾了利益,没有照顾到情感。
2、先谈感情,再说处罚
很多人会想,既然鲍泉认为王僧辩是来帮自己的,已经摆好作为等待接风。这时候应该先喝酒,叙旧然后再告知领导对他的处罚,请他明白自己的内心,这是中策,有了这个叙旧,会立即传到领导耳朵里,后期,在替其身边,就会难度重重,这个只是估计的感情,没有顾及到朋友前程。这是中策。
3、柔性执行,代为申辩
王僧辩,没有当下叙旧,而是避免彼此之间的直接接触,不直接面对,把他锁到床边,其实也就是软禁到卧室,避人耳目而已,然后好吃好喝好招待,派人代为申辩。另行告诉鲍泉认罪,不要对抗,自己不会落井下石,这才是上策。顾忌了朋友感情,不被领导猜疑,还帮助朋友免罪。
二、王僧辩的情感兼顾的步骤
1、背对愧疚,不露声色
王僧辩,背对鲍信,这个举动是非常绝妙的。一来,不让鲍信看到自己的表情,这样最大可能的避免产生误解。也避免了太近的关系,让领导误解。
2、他人宣布,柔性执行
王僧辩没有自己宣布处罚,而且选择把鲍信锁在床边,而不是直接打入大牢。这个柔性执行,其实就是把他软禁在卧室,因为处罚决定没有说监押方式,这也是钻了漏洞。顾忌了感情。
3、代为申诉,暗中帮助
最重要的就是,对鲍泉的申诉不设置任何障碍。暗地里,鲍泉绝对还有其他政敌,王僧辩绝对暗中对这些可能设绊子的人都行贿或是挟制。扫清障碍,就是最大的帮助。
三、王僧辩行为给我们的启示
1、减少自己所有行为,避免误解
这种敏感的谈话,千万要减少自己的行为,一面误解,如果表达朋友直接的亲密,和颜悦色,会被误读为,幸灾乐祸。如果表现的面无表情,会让误解为,漠不关心。任何处理敏感事件,都需要最大可能的减少动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2、照顾朋友的面子和心里很重要
朋友受处罚可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给其做好的照顾。这样能够缓解朋友内心的情感层面。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执行,而不是语言里,这样能够减少领导的误解。以免让领导产生误解。执行方式,是能操控的手段,就是执行死刑,给个痛快,也是最大的人道友情。
3、帮助其解困,才是最终的核心
照顾到他的情绪,执行了领导的命令,这都是必须要做的,最好的,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鲍泉解除处罚。这才能最终体现出,患难见真情。不动声色的,让他承认错误。周边不让人设置各种障碍。不立即攻城取得胜利,直接对比鲍泉的不足。这才是真的朋友。
汉朝张汤处理好朋友弟弟的事情,就采用了下策,最终导致了恶果“张汤到官衙审理其他囚犯,见到了好朋友鲁谒居的弟弟,欲暗中帮助他,表面却装作不认识。鲁谒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张汤,指使人上书告发张汤与鲁谒居的阴谋,共同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告发李文之事。”一正一反的案例,对比起来,让我们能够学到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