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只是「微创新」的微妙局面,中国的钉钉,然后是世界的「钉钉」?

  「Copy to China」这个词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

  如信息流、新零售、移动支付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洪流堪称汹涌澎湃,这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硅谷眼里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只是「微创新」的微妙局面,取而代之的是「Copy from China」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事实上,从20多年前的中国互联网上古时代到移动互联时代的今天,大多数在国内获得热捧的互联网产品都能从太平洋东海岸找到「原型」。

  如QQ的原型是ICQ,美团的原型是Groupon,微博的原型是twitter,这两年火爆大江南北的一众短视频产品,其鼻祖是Vine。

  也难怪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在前些年来华录制创业节目时感慨道,「中国的每一个领域竞争都很激烈,在创业方面,你把其他国家的东西复制到中国,但同时也有100多个人在和你做同样的事情。」

  在这之中,钉钉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例外。

  这并非溢美之词,在海外企业即时通讯工具市场占据主导位置的Slack要比钉钉晚三个月启动,而在去年年底,Facebook才宣布计划推出一款名为Workplace Chat的产品,彼时的钉钉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亿。

  而谈及钉钉的诞生,就其本身而言,其实是在阿里用以对标微信的社交产品来往每况愈下之际,钉钉CEO陈航萌生了「做一款让中国中小企业用到爽为止的产品」的想法,并以此打动了另一位80后创业者,使之同意了「共创」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在此后的连续七八个月里,钉钉员工每天早上提着早餐到试用钉钉的另一家企业上班,跟着销售去跑客户,跟着财务看每天怎么做账,跟着收款的去收钱,跟着送货师傅看这货到底怎么送,试图了解一个公司到底如何运转。

  这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共同打磨一款产品的方式,即使称之为异想天开也不为过。

  恰恰是这种另辟蹊径的打法,使得钉钉团队足够贴近企业用户,可以真切的洞察了解到企业痛点与需求,进而站在企业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产品方向,方才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李开复则这样评价钉钉的原创性,「它不像中国人做出来的产品...有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大胆突破式创新功能,比如DING功能、网络电话、密聊模式等,都是深度研究了解了中小企业的困扰和需求。」

  这也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不断迭代升级中,钉钉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即时通讯领域,而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为企业组织智能移动办公的首选——根据Quest Mobile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钉钉在智能移动办公领域市场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一,超过第二至第十名活跃用户数的总和。

  当然,历史的进程总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的信息化环境与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之间的巨大差异,为钉钉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土壤。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往往会迷茫于美国、日本这些更早步入互IT时代的国家,其移动支付渗透率为何甚至难以超过10%。

  这其实取决于其早在计算机诞生之间就已经搭建起了足够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与之相匹配的是近乎人手一卡的信用卡全面普及率。而在全民级的信用卡持卡量影响下,金融交易体系高度成熟,对于作为后来者的移动支付来说,不仅用户需求动机欠奉,想要颠覆一个完善的体系更是难上加难。

  与之相仿的是,早早步入IT时代的海外企业通讯市场长时间被电子邮件产品所占据,即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整个市场依然呈现出的是一种应用工具杂而不全的景象——除了邮件、短信之外,如Hangouts、Skype甚至加密的Facebook 群组、Google +都是可选项。

  反观国内,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时代接踵而至,中国传统企业在纸质办公管理时代之后跳过了美国的IT时代,直接进入智能移动时代,海量中小企业在移动办公、协同办公和智能办公等方面提出了更多需求,也就为钉钉今天成为企业移动智能办公行业的代名词奠定了基础。

  有趣的是,钉钉从企业痛点需求出发,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的初心,恰恰符合了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

  当然,行业步入智能移动时代这一客观趋势是绝对公平的,并不偏爱于钉钉。而在我看来,钉钉之所以能保持行业领跑的位置,除了足够贴近企业用户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逆信息化的发展思维。

  简单地说,传统IT化办公产品为企业用户提供的是一种单纯的上下级支配性关系,在这种关系场景里,员工成为了螺丝钉一样的存在,作为企业这个高速运转的机器的一部分,在与纸质办公别无二致的流程和经验驱动下进行工作。

  相比之下,钉钉则推出了一系列强调智能化、平等化和透明化的职场社交功能,提供了超出单纯上下级关系的办公工具所能提供的生产关系革新,如「DING」这一功能就是老板与员工可以互相对对方使用的。

  用陈航的话说,「以前老板对员工的消息可以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但用钉钉后老板就不能再‘装死’了,必须给出回应。钉钉为企业输入的文化,是一种平等的价值观。」

  

在这种平等价值观的背后,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样显而易见。

  事实上,钉钉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的统一平台,每个人的各项工作、业务与事宜都从中得到了明确,呈现出了透明管理驱动下的工作状态。

  这也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人都能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对于数字化企业而言,用流程去鞭策和桎梏员工已然过时,取而代之的是让每一个竭尽所能的员工,都能成为企业业务前行的重要驱动力。

  从今天来看,智能移动时代势必将席卷全球企业,「从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的生态变迁也不会停下脚步,届时中国的钉钉,或许也将成为世界的「钉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微妙  微妙词条  局面  局面词条  然后  然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