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得简单陈述一下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几天前,Riot Games的FPS《Valorant》公开了一套新的皮肤造型,名为“至尊龙炎”。
(如果您没有关注到这个消息,它大概长这样)
一位正沉迷于《valorant》的朋友迅速向我分享了这个造型,并欣喜地表示自己会在第一时间购入——毕竟,《valorant》是他近期最爱的游戏之一。网络流行-
然而遗憾的是,我并不和他保持同样的观点,并且在简单地了解这个造型之后,我发表了这样的言论:
网络流行,如果您熟悉当前的社交媒体讨论区,我想您应该或多或少接触过我的这套语言方式,大多数人将其称为“阴阳怪气(yygq)”,泛指态度不真诚和带有嘲讽玩弄意味的表达方式。
这种以反问为主要传达方式的语言在字面上并没有多少污言秽语的成分,但是却能够达成极度恶心人的观感。
惭愧的是,我没能够抵抗这种已经模因化传播的语言方式,并且如它被开发出时的意图一样,很快引起了我这位朋友的不满,这场原本稀松平常的交流以争执和互相谩骂告终。
这位朋友是我大学四年的同学,也是平日里一起组队游戏的好友,我很快向他表达了歉意,让这场完全由我挑起的争执不至于影响我们的关系。但在那之后,我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究竟为什么要以流行,但大部分时候包含恶意的方式去交流。
什么是“阴阳怪气”
网络流行,在有关语言应用的理论中,保罗•格莱斯认为人们在说一句话的时候,包涵所言内容(实际说出口的字面意思)与内涵内容(超出字面意思的内容)。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下,内涵意义会有所不同,它取决于人们或者某个社会对一个词的理解。
一句话的言外之意,看是否有阴阳怪气。说话者的意图没说出口,但听话者可以领会。
「回声用法」是常见的使用方式,即重复已有的话,并往里面添加进自己的态度,让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不再表达其本身的含义。如「牛逼牛逼,你真牛逼」,其实是反讽「你真傻逼」,借重复已有的话来表达对这句话的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词语的本身含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和增减,贬义来自于反讽的内涵义。
一般来说,“阴阳怪气”的相关句法也围绕反问句的常用句式展开,包括但不限于:
1. 在每句话后面加入反问语气词,如“呢”“咯”“嗷”等,为了强化效果,还会搭配波浪号“~”使用;
2. 在句首使用敬语,如“您”和变体“宁”,以抬高对象的方式来强化轻蔑效果;
3. 主观臆测的短语重复,如“他急了他急了他急了”,“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4. 其他梗和句式的符合使用,如“老XXX了”,“这就是XXX吗,真是有够可笑的呢”等。网络流行-
5. 配合emoji使用效果更佳
网络流行,阴阳怪气的句式颇有一种“这你要是不同意你还是人吗”的居高临下感,.即使只是普普通通的问句,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下,也充满了令人不适的刻薄暗讽之意。
这种“高级”的吵架方式在游戏圈格外盛行,从多人团队游戏中的意见不合,到不同主机用户之间的购买选择,再到对某个游戏内容的探讨和认知,几乎无所不包,并且如果你想要惹怒对方,它总是会起效。
网络流行,由于它们并不包含显性的脏话和侮辱性词句,某些时候甚至会被当作一种显示“幽默感”、“流行感”的方式,以至于甚至会在非恶意的使用情况下还会陷入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
阴阳怪气
↓
引起别人不满
↓
反问对方“我就是引用一下流行语,你不会当真了吧?”
↓
再次引起他人不满
“阴阳怪气”真的牢靠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以非恶意的目的使用这种语气的情境同样存在,比如通过反话进行的鼓励,或是亲昵关系的双方进行的逗趣。
但当互联网的带宽提供安全空间的时候,我们似乎就按捺不住这种安全感带来的失衡,以至于一些时候,用户甚至没有输出他们的表达观点,单纯地以阴阳怪气的方式抨击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又或者,只是单纯恶心这些观点背后的他人。
网络流行语的逻辑谬误
通常情况下,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言行是符合逻辑的。但不得不说,大部分阴阳怪气语句都是缺乏逻辑的。
“不会吧”
“不会吧”是一个结构简单的反问短语,旨在指出对方的观点荒谬而无意义。
然而在实际使用时,“不会吧”却是以类似复读机的重复字词来使用,并且也没有提出任何后续的论证观点,也就是说,它粗暴地单方面发起了一次论证邀请,又自己停止了,剩下的?你自己猜去吧。
“不会吧”的句式意义更多的影响反方心态,对于争论场景的反方而言,反方必然是处于等待下一波争论以及情感爆发的心理阶段。
网络流行,但用此类说辞因为没有后续论证观点,反方往往会缺失反驳立足点,陷入我知道你在攻击我,但我无法理性反击的局面。近而导致反方心情浮躁,情绪无法宣泄,此时要么难受憋着,要么做出不理智的(言语上)发泄行为。
因此当你遇到“不会吧”,与其发火,谩骂,或是试图回击,不如用以下方式应对:
“他急了”
“他急了”代表了一种推测,即推测和指出“反方因我的观点产生了对应情绪”,并以此作为自己驳斥的依据。
但一方面,反方的回复是否携带对应情绪不能由己方判断,另一方面,通过反方情绪进行辩驳本身就不是正确的论证方法。网络流行-
更不必说这类句式往往和使用者的强烈主观臆测同时出现,即忽视反方的观点内容强行使用(我急不急你怎么知道?)。
网络流行,包括“他怕了”在内的变体也同样如此,以对方不回复/不愿继续话题/未准备好论点为由强行赋予其情绪判断,这本身就是不合适的。
至于站在“阴阳怪气”的另一个位面,即“通过直接的污秽词句谩骂他人”的祖安文化,引用新华网此前《“祖安文化”,真的该管管了!》一文中的文段:
以对方母亲为圆心、直系亲戚为半径、生殖器为主武器、意淫为主技能,配以伦理、两性、家畜、宠物、殡葬行业等领域的特有动词及名词……“祖安”一词源于一款竞技网游的中国服务器“祖安”大区,网民间谣传该大区玩家最爱骂人。经部分网络自媒体不断恶意曲解、渲染、炒作,“祖安”逐渐成为对喷、骂人、说脏话成风的代名词。
显然,“祖安”作为网络流行语无限靠近中文语言文化的污秽之处。过去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中指出中文的骂人通常都以对方的母亲或直系亲属为性侮辱目标,而为了反击,另一方能做的就是在亲属的辈份上做文章。
先不提这样的说法有多污秽,至少,在逻辑上确实没有可谈之处,就是直接的人身攻击,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我们为什么会传不妙的流行语
不管是“阴阳怪气”,还是现在盛行的“祖安文化”,追根溯源都是网络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使用案例。网络流行-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出现的一种另类的表达方式,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体,网络流行语具有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优势,并且不受语法规则的约束和语言规范的禁锢。它们起源于网络却又不被囿于网络。
在最初的流行语出现时,他们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社会事件的讽刺、对普通语句的戏仿、对生活压力的宣泄等。但在之后的几年里,流行语的消亡和迭代也一直没有停止,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无法逃脱消亡的命运,而少数「幸运」的网络流行语通过一定的传播和扩散机制生存下来。
要解决网络流行语的留存原因,比较直接相关的就是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空间切换能力。
网络词句在流行化的过程中始终需要一个从用户的“个人认同”向“集体认同”演进的过程。满足“个人认同”可能存在样本量带来的偏差,但要实现“集体认同”则更加考验这些语句对时事,以及网络用户的情绪的把握。当完成了这一过程,网络流行语就会被主流话语体系所接纳,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阴阳怪气”和“祖安”的盛行,是因为它们获得了集体认同吗?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流行语在语音、构词、语句上都和正统语言有着较大的区别,也有一些声音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语言规范的违背会对正统语言带来污染。正如口头语言需要社会规范,个人使用语言也需要遵循社会规范,而网络语言中出现不规范现象,或多或少也属正常,就像你偶尔骂个街,也不会有人来追究你的责任。
过分强调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就会使语言丧失活力,无法创新;但鼓吹网络语言的完全正当性,利用网络提供的安全空间有恃无恐的行为,也没什么道理。“阴阳怪气”和“祖安”的流行,可能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的互联网用户都急于去表达和验证自己的价值观,且网络平台也没有给予这种充盈的表达太多的限制,但终究,出口成脏或是尖酸刻薄,都不是什么好的交流方式。
当然,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网络上发言之前,先确认一件事——“同样的话在当面时应不应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