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翻了一下微信读书的好友列表,在我的 2500 位微信好友中,已经有 744 位加入了微信读书,其中有 134 位周活跃用户。虽然时不时就会收到 xx 好友加入微信读书的推送,却没想到它已悄然间成为了一款全民阅读应用。微信读书-
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够挑战 Kindle 的地位的话,非微信读书莫属,听一下微博上用户们的心声吧:
自从用了微信读书,我的 Kindle 就降级成了泡面盖;
我现在有多爱微信读书呢,有种想把吃灰的 Kindle 出掉的冲动;
微信读书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出电脑版?这样我就可以卸载 Kindle 了。
我这样一位拥有 Kindle 3、Kindle Paperwhite 二三四代的重度用户,今年也已经开始把看书组合换成了纸书+微信读书+ Kobo Aura One。新出版的图书会买纸书先睹为快,近些年的书则以微信读书为首选,而对于暂无正版电子书资源的绝版书,则搜寻 pdf 资源在 8 寸的 Kobo 阅读器上阅读,至于 Kindle ,对不起了……
直到我为 Kindle 刷上了安卓系统,装上了微信读书,它终于又重新受宠。微信读书
当然,在运存捉襟见肘的 Kindle 上运行微信读书,不仅需要出动淘宝上的破解大神,于此同时,连点按翻转的操作都是对于耐心的极大挑战,卡顿等待、死机罢工也是家常便饭。
在网上寻觅同道,发现跟我一样、拖着性能捉急的 Kindle “蛮干硬上”的用户大有人在。更多的人则在对天发问:为什么微信读书还不出一款阅读器?掌阅、 QQ 阅读、京东、当当在叫板 Kindle 的阵前无一缺席,连小米都表示阅读器产品已经在其计划之中,为什么胜算最大的微信读书却一点风声都没有?
当然,望穿秋水的用户可以去选择一款安卓系统的电子书,然而目前未有针对微信读书的专门优化,这些安卓电子书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微信读书不推出一款电子书阅读器?我在 kindle 上体验过了“阉割版”微信读书后才深有体会。微信读书
众所周知,微信读书与 QQ 阅读出自同门,运营方都是阅文集团,只是定位不同。在 2017 年生态大会上,阅文明确给出了两款 app 的差异:QQ 阅读主打个性化阅读,微信读书则主打社交化阅读。
社交化也是微信读书的最大优势,背靠 10 亿用户的微信关系链,2015 才发布的的微信读书收获了亿级用户,无论是朋友之间通过排行榜的砥砺比拼、在“想法圈”的思想交流、在“发现页”的互通有无,还是书友之间在字里行间的想法碰撞,这种社交氛围都是其他阅读 app 难以望其项背的。
而图书与公号内容之间的互相索引、延伸,则进一步扩大了阅读的边界,打破了封闭之书与开放之社交媒体间的“次元壁”(虽然仍被困在封闭的微信生态)。微信读书
而频繁的社交互动在反应迟缓的 E-ink 阅读器上简直是场灾难,等待跳转的时间足以浇灭你灵感的火花,一边阅读一边如读金圣叹般看书友吐槽的乐趣荡然无存。即便阅文可以提高运存、优化系统、专门定制,但依然无法突破 E-ink 本身的技术瓶颈,社交化体验被“阉割”的微信读书阅读器,将会成为一款丧失灵魂、泯然众人的产品,何苦做此费力不讨好之事?
实际上,在阅读器入口争夺战中,阅文集团并未落入下风,其早在 2017 年就推出了 QQ 阅读器,4 月份更是发布了首款手机电子阅读器口袋阅,支持 SIM 卡和 4G 全网通,只为满足用户第一时间“追更”的需求。但对于 88% 的用户为实体书读者的微信读书,阅文至今没有发布阅读器的计划。微信读书
阅文4月最新推出的口袋阅
至于一些用户对微信读书与 Kindle 携手的期盼,则只能是消费者的一厢情愿。微信读书
去年,亚马逊携手中国移动咪咕阅读推出了同时搭载两个书城的定制版 Kindle,图书内容与网文内容刚好互补,但是对于书库与目标用户都高度重合的 Kindle 与微信读书来说,则不存在合作的基础。
微信读书对 Kindle 的逆袭,也是社交化阅读对于沉浸式阅读的“侵袭”。 Kindle 这种完美复刻纸书阅读体验的技术,不仅在社交化大潮中颓势尽显,也在网生内容与图书内容的融合过程中左支右绌(想一下有多少种把网上文章推送到 Kindle 上的教程)。
不久前发布的得到电子书店,已经彻底打穿了图书与其他内容产品的界限,也通过全书搜索让电子书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搜索引擎”,这些创新都是死守“媲美纸书体验”的电子书所难以做到的。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通过社交关系、阅读达人的发现路径,得到、知乎通过知识大 V 的发现路径,也是 Kindle 单一的算法推荐所难以比拟的。更不用说,蜗牛读书“免费时长”、微信读书“分享得书币”等玩法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你可能会觉得阅读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纯粹”,正如一位微信读书用户的吐槽:“搞排名,挑斗强迫证病患的精神洁癖。搞分享营销续时,这个彻底把我送回 Kindle 怀抱。”
我也同样是一个追求阅读“纯粹感”的读者,但是也已经越来越喜欢阅读过程中的“旁逸斜出”,在阅读前后集思广益。 Kindle 死守“纯粹”的结果是沦落为装点门面的泡面神器,成为闲置率最高的数码产品。与其抵御数字世界对于阅读的入侵,不如敞开怀抱,让阅读无缝融入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