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理念是创业成功的哲学,想要创业成功就得学会以下这几点
(一)共嬴是一种境界
一位一生行善的基督徒,临终前有天使来接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完成的愿望。”大善人说:“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天堂和地狱参观一下?”天使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地狱,有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到了用餐时间,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而入,手上都拿着十几尺长的筷子。尽管它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去夹菜。但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它们都吃不到东西。
而到了天堂,同样的满桌佳肴,同样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着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会喂他们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是否达到共羸是天堂与地狱的最大区别。一个人要想创业成功,除了要靠自己努力之外还需要与人合作,达到双赢。
(二)共赢是一种态度
萧伯纳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就会有两个思想。”这就是共贏。在创业或商业活动中,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他努力的成果就会消解别人的反对或掣肘之下。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
(三)共赢是一种创业哲学
双赢是建立在互敬和互惠基础之上的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关注双方的敌对式竞争。双羸既不是损人利己,也不是损已利人。共贏是用“我们”的观念为人处事,而不是事事从“我”出发。共赢思想鼓励我们寻找互惠互利的解决办法,分享双方或多方的资讯、力量、认可以及报酬共贏理念强调发挥双方优势,尊重参与者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合作互补。要求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的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不同个体眼中的不同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四)共赢是一种共同的成功
共赢是精诚合作、相互扶持、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可以达成一个人或部分人不能达成的事业,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团队比自我更强大的力量。共赢理念要求合作伙伴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博大的胸怀。正如张瑞敏在《海尔是海》中描写的那样:“海尔应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其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保证海尔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尽管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原则,但这与共赢理念并不冲突。共羸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和发展。共嬴的理念适用于创业的合作伙伴、行业上下游的商业伙伴,甚至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之间都可以使用共羸的原则。
(一)与合作伙伴的共赢,是创业成功的基础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之路,沟壑万千,总免不了要遇到困难和挫折。每个人都需要亲人、朋友和同志的支持和帮助,或者用团队的力量来克服困难用传统的理解来诠释,团队就是我们常说的“集体主义”,时髦的说法,团队就是一条工作链。团队的意义很广泛,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一个单位都可以用“团队”来表达。共赢是团队精神的内涵,也是一种更大的胜利,用数学的概念来表达就是“1+1>2团队的有效运作需要业务水平高的成员,需要有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的成员,需要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成员。
《西游记》里,决策者是唐僧,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成员的代表是孙悟空,具有协调功能的成员,是猪八戒和沙和尚。正是他们完美的合作才使得取经任务顺利完成,如果把他们分开,那肯定是绝对取不到经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就是团队精神内涵的具体表现。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职位上,都是团队中的一个个体。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表达,团队就是一个系统,它由若干成员组成,系统内部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固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互相衔接,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
只有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的意识,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转变观念、撰正位置,切实做到在团队统一支配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最大优势。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创业者,尤其是核心的创业者要学会欣赏他人、团结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既是一种可贵的品德、一种难得的境界,也是一种应有的责任。
磕磕碰碰在创业过程中是难免的,但只要不违反原则,就应求同存异,坦诚相见;多一些忍让和宽容,多一些尊重和信任,多一些支持和谅解;从维护团队利益出发,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尊重中增进团结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是共赢的前提,泰山移就是创业的成功,也是人心齐的结果。
(二)与商业伙伴的共赢,是企业壮大的基础
古往今来,从成功的晋商文化到现今的浙江经济现象.无不体现着商业竞争中合作成功的道理。正是有了商业伙伴的合作共赢,才有了“汇通天下”的局面。如果当时众多商号各持己见没有一个共的思想,也就不会有大的发展,银行的出现也会晚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都会遇到资金、市场、技术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借助外界力量、有效利用商业伙伴的资源,共同发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途径。
当代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是得益于国外厂商成熟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有的是移植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的经营思想;更多的是多年来形成的“浙商”特有的经营思想、群体商业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遍及全国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模式,到现在春兰集团、吉利集团等跨产业经营的企业巨头的出现,都说明合理利用商业环境、合作共赢也是产业经营的主旋律。
(三)与竞争对手共赢,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基础
有一则西方寓言:两只饥渴的狮子同时到达它们平日喝水的地方。彼此之间谁也不肯退让,都想喝上第一口水。冲突很快升级,两只狮子大打出手。打斗中它们突然发现,有一群土狼正围着它们,等着失败者跌倒或者两败俱伤。于是它们忽然醒悟,停止了争斗竞合的思想逐渐代替了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在这方面,蒙牛总裁牛根生是一个深谙竞争与合作道理的典范。
早期创业时,蒙牛打出了广告:“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几天后,就在老百姓讨论“蒙牛”的话题余温尚存时,“蒙牛”的48块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得面目全非。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同时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一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许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蒙牛的前边,在口径上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都打上“一荣俱荣损”的烙印。
蒙牛的做法使得蒙牛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让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了一起,其实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也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己。一张“竞争队友”战略分布图就挂在牛根生的办公室牛根生说:“竞争伙伴不能称之为对手,应该称之为竞争队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地方因竞争而催生多个名牌的例子随处可见。德国国土面积虽称不上广大,但它却产生了5个世界级的名牌汽车公司。
一次,一个记者问“奔驰”老总:“奔驰车为什么飞速进步、风靡世界?”“奔驰”老总回答说:“因为宝马将我们追得太紧了。”记者转问“宝马”老总同一个问题“宝马”老总的回答也颇有同感,他说“因为奔驰跑得太快了”。在只有六七千万人的德国,5个汽车公司竞争的结果是5家公司都成为了世界级名牌。日本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丰田和松下都在竞争中共同取得了超常进步。在美国,百事可乐诞生以后,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增长,也是由于竞争使得它们共同走出美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