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一词在中国古代最早出自于唐朝诗人杜牧《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经营。”精英指的是最宝贵最美好的事物。
如今我们所称的精英多援引西方,出自于17世纪的法国,指的是从社会中脱颖而出的少数优秀人物,通常他们掌握着各自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各行各业之中,都存在着这样一群精英,他可能是一个正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教授,可能是一个正紧盯股市走势的操盘手,可能是一个正在引领潮流时尚的设计师······
精英大多数时候是各自领域的意见领袖,在生活品质、思维方式、资产财富等各方面超过绝大多数人,极少数的他们影响着社会上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那么,这群出类拔萃的人都拥有什么样的特质呢?
一、自我管理能力
在我们印象中,精英通常是以西装革履的面貌出现的,他们生活精致周到,做事井井有条,谈吐得当有礼。
与精英不同的大数人,受困于拖延症,伴随着调侃与自嘲,这种颓废的意识仿佛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共性,那些诱惑如手机,游戏,熬夜等,仿佛无人能抵抗得住,于是大家都心安理得地接受诱惑,作出“今日事,明日毕”的保证。
精英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极强的自我管理意识,不达目的不罢休,每一次自我约束的成功,都代表着一次提升,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后,不断重复这种过程,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会遇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事物或是掌握的技能,其实实现起来并没有那么难。确定目标,细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每一个步骤,将其转换成每一个小任务,固定分配到每一天,最终需要的就是坚持完成每一天的任务。
我们谈方法,谈技巧,谈难点,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上。当网络社会带来海量信息与资源时,节省的是时间,而不是努力与坚持,自我管理所要求的就是拒绝诱惑,心无旁骛地做实事。
二、资源整合能力
如今整个社会都在进行资源整合,精英之所以能比普通人更加优秀,就在于他们能够将资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他们就相当于一个灵活运转的机构,能够带来人脉、渠道、流量等等。
为什么淘宝网红李佳琦能够通过每天直播试口红爆红网络,身价从几千上涨到千万级,这不是一个人简简单单拿着手机打开淘宝直播就可以了,背后资本的运作将他推至人前,流量、名气、平台都有参与。
精英的资源整合往往更加隐秘,他们可以找到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的人脉,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利用名气、借助渠道、寻找平台等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普通人苦恼与抱怨的时候,精英往往是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
三、高强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主要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对于遇到的问题是否有足够的准备,遇到的问题是否远远超过预期,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大小对抗压能力都有影响。
精英的抗压能力普遍较高,这就好比特种兵比普通士兵承受能力要更强一样,他们分析问题会更加全面,在将会出现的问题会有一定的预期,在职场上一步步走上高处,他们所经历过的打击锻造了这种高强抗压能力。
并非所有的优秀人才都具备高强抗压能力,许多人就是因此倒在了成为精英的路上。
四、优势集中能力
曾经有一个定律火出了管理学领域,它说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这个比喻后来被用在个人与企业的竞争力上,于是个人要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企业要提高自己的劣势部分这种论调开始蔓延。
实际上,当我们去看现实中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发展得好的企业往往有着极强的特色,发展得好的个人往往有自己出色的技能,而没有人去质问拼多多为什么不着手一二线城市,没有人去质问雷军为什么英语口语这么差。
精英有别于普通人的地方在于他最突出的优点,他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在某一领域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
五、换位思考能力
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曾经有一篇课文叫做“将心比心”,讲述了两个温暖的小故事,教会小朋友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可是当我们长大了,却似乎丧失了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在职场上,在生活中,我们会更多地从自己的立场上出发想问题,继而解决问题,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你的想法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却招致了其他人的不满。你的角度看到了一个非常完美圆满的结果,却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你,在生活中职场上能立足多久?
当管理者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求员工为了公司的共同利益奋斗拼搏,却不考虑员工的薪资诉求,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心不甘情不愿影响到的只会是工作中的效率与质量。
反过来,当员工只考虑到自己的薪酬与个人生活,惶惶终日不作努力,总是用剥削与剩余价值拒绝为公司付出,这种自私的利己主义最终只会让自己在周围人的奋斗拼搏下被淘汰出局,职场中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本与公司博弈,对于公司而言,没有价值的人提出“反996”无异于一场笑话。
精英不会跟着舆论人云亦云,也不会只站在一种立场上思考问题,他们会考虑各方提出问题的出发点,结合各方诉求,制定最佳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