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管理好一家公司,除了思考,重要的是找准目标
从根本上讲,一个公司最大的瓶颈,其实是CEO自己。因为如果CEO自己都不能够成长,那他也就不可能带领这家公司走向更大的领域,或是建设更好的未来。不过,光有CEO的成长是不够的,其带领的团队也很重要。一旦团队没有跟上步伐,必然出现业务链的崩塌,因此,CEO的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CEO在管理上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现如今,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层不像传统生产线的管理,互联网公司要求每个人的目标都必须很明确。
举个例子来说,二战时期斯大林肃反,为了排除异己,上台以后,把苏联高达80%以上的高级军官全部杀掉,集团军的首脑也基本都被杀光。希特勒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十分激动,恨不得授予斯大林铁十字勋章。为什么?因为,一个军队的战争,即使这个高级将领在战争中带头杀敌,死亡率也不可能高达80%。当时希特勒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苏联是没有狮子的,钢铁巨人就是懦弱的钢铁巨人。
之后,当德国和苏联打起来的时候,由于大部分集团军首脑已经不在,苏联提拔了很多战斗英雄。这些战斗英雄里面,就有一个团长,一年内连升了五级,变成集团军的司令。这位司令是攻坚一把手,按理来说,作为集团军的司令,他必须第一时间找到突破口,但他却不是。他的集团军70多万人被困时,他做的第一件事让人意想不到。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砸掉电台,防止被敌人偷掉。
这位司令一砸掉电台之后,导致70万人军队找不到他,也收不到他任何的命令。最后他抱起炸药包冲向敌人的坦克,最终粉身碎骨。可司令一个人死了没有关系, 他死之后,他的70万大军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全部投降了。所以,德国进军那么快,司令的死亡是主要原因。不过这场败仗,除了苏联没有做好准备之外,和缺乏高级将领、没有战略目标也同样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雷军有一句话,非常有道理。他说你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思考目标这件事情很难,但如果我们不愿意去思考,只是一味的埋头干活,其实我们不过,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
再回到互联网公司的管理上,这和以前的传统行业不一样,传统公司比较静态,一个岗位可以干十年工作基本不变,只要位置没有升迁,岗位职责几乎不变。CEO批点文件,年终做个预算,年底一看,10%的增长,大家都很开心,这是传统的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管理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梳理目标,从自身所处的不同层级思考不同目标,而不是沿用传统以执行为核心的方式去思考。首先必须想清楚目标,然后才能去求胜。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目标要怎么设定。首先目标要极简,要聚焦。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我们很难确立一个目标。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这个目标要尽可能的简单,简单到说出来大家都能明白,这才是靠谱的目标。可实际上,要找出这个点就有点困难,尤其是在公司层面,做出几个重要且简单的目标点,比想象的要困难。其次这个目标必须聚焦,要知道目标不能聚焦,路径和资源也都无法聚焦。
虽然互联网公司强调小组化,但小组化的前提就是目标的聚焦化,大家共同围绕一个目标去展开。小组想好目标之后,围绕这个目标规划一系列的路径,在这个路径里把每个小组布置上去,也就是你的资源。所有聚焦都源于目标,想不清楚目标就无法聚焦。最好要有宗教一般的信仰,找到物质的本源,找到产品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用户的需求。找到这个核心点的需求之后,才能把目标树立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模式是:因为这样,所以这样。比如这些类似的话,因为以前这样,所以现在这样,因为以前改成什么,所以现在就是什么?我告诉你这个思考路径是错的,这样的路径不是根据目标来的,是根据以往习惯来的,这是没有目标的表现。
想清楚目标之后,路径自然也就出来了。从本质来看,最终不过是把一个极其简单的目标点想清楚,把路径梳理的明明白白,在每个点上都投入了资源,最终铸就了一个居高临下的高地。当目标足够简单就会足够狭窄,足够狭窄会带来什么?就是你如此投入以后,别人没有机会赶超,因为已经没有办法再超越了。
管理的本质就是树立一个核心的业务,让这个业务带着所有的员工和组织构架往前走,而不是去构建一个四平八稳的组织,让所有的业务井井有条。今天整个互联网都在回归本源,让看上去极为简单的点产生爆发。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迎刃而解,我们反复思考这个词。什么是那个刃?作为一家公司来说,高增长就是那个刃,公司的增长率上去了,“刃”找到了,很多问题就解决了。包括人的问题,思路的问题,成就感的问题,通通迎刃而解。
环顾四周,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产品,都是因为它极为简单。在一个极简的刀刃上积累了足够的资源,一旦这种壁垒树立起来就像悬崖峭壁一样,坚不可摧。当这个峭壁起来以后,再去一摊开,它的整个模式就出来了。之所以花这么长的篇幅分享这些,就是因为大家可以在管理业务的时候,反复使用这个原则目标以及路径资源,这是管理的三段论。所有的东西并不总是源自幸运,偶尔一次可以,但不过是昙花一现,最后的大成者往往是规律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