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网络还不盛行,空中的无线电波充实着每个人茶余饭后。听上几集广播剧,相声,歌曲,是当时下流行的娱乐休闲方式之一。现在它又以一种新的形势满血复活了。
广播剧是一种戏剧化的听觉艺术形式,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充分运用音乐伴奏、声音特效来烘托内容,塑造人物形象,打造沉浸式的情节体验氛围,让听觉拥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国的广播剧最早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从最初的广播电台制作,到互联网兴起后,网络爱好者自发制作的网络广播剧,再到如今各大音频平台、专业的配音工作室推出的商业广播剧兴起。制作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广播剧市场日渐繁荣,传播方式与新技术的融合,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全天候、碎片化时间的收听需求。
传统的广播剧题材、样式缺乏新意,创作技术手段发展滞后,音乐与音效的应用没有面向具体内容形成统一。网配时期由于受到经费和CV自身情况的影响,作品质量和更新频率无法得到保障。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大音频平台频出,如喜马拉雅、蜻蜓FM、猫耳等,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保障,由各大平台和专业CV工作室牵头制作的商业广播剧,因为经费增长,不仅能够购买优质的小说IP版权,还能请到经验丰富的知名CV演绎,更有华丽的配乐、音效提升作品的质感。多元化、交互式的收听场景,拓展了广播剧的市场空间,那些制作更精良、更新更有保障的作品成为了广大用户的首选。
据艾瑞报告预测,2022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到6.9亿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43.1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各家平台都通过加大投入广播剧的制作来获取用户、谋得收益。2020年9月,网易云音乐宣布上线内容板块“声之剧场”,推出430部热门IP改编的广播剧和有声书;2021年1月,腾讯音乐27亿收购懒人听书,用以扩充有声书、广播剧内容。喜马拉雅、荔枝等音频平台都买下大量版权,进行广播剧的开发。
目前,国内广播剧的内容多以改编热门ip为主。与影视节目制作相比,广播剧的制作成本相对低廉,不受场地、时间等因素限制,大量经典小说IP被制作成广播剧,原著粉成为广播剧的主要消费群体,广播剧的热播也成为判断IP影视化价值的风向标。喜马拉雅爆款科幻IP《三体》广播剧累计播放量2.5亿,猫耳热门广播剧《魔道祖师》三季总播放量已达5亿。
儿童广播剧的市场消费空间也不容小觑,据喜马拉雅发布的《2020年亲子阅读趋势报告》,2020年1月到5月,喜马拉雅亲子内容消费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8%。《米小圈上学记》、《故宫里的大怪兽》、《神探迈克狐》等原创儿童广播剧都是畅销榜上的热门作品。喜马拉雅不仅加大对原创儿童剧的资源扶持,还将深入挖掘“音频IP多维孵化”模式,加大IP衍生合作业务的开发。
松巴音乐不仅拥有情绪丰富的伴奏音乐素材,还有全套好莱坞品质的音效专辑,包括常用音效、迪斯尼音效、人群声效、时尚版音效、欧洲音效、科幻系列、动物之声、特征系列、历史系列、速度之声、世界运动、侏罗纪时代等几大系列上百张完美音质CD,声效类型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画面场景的方方面面,形象逼真、种类完备。在松巴音乐众多合作案例中,就有不少精品广播剧,像《乌篷船里的红》、《破壳》等通过色彩丰富的音乐和音效增强故事的沉浸感和情绪冲击力,这些作品都深受用户喜爱。用专业的版权音乐制作出来的广播剧不仅品质得以保障,授权更放心,创作更便捷。
移动网络终端和智能家居产品的丰富为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听广播剧。在新消费场景的推动下,传统的广电行业、各大音频平台、节目制作机构纷纷加大投入布局广播剧市场。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优质内容不断推出,广播剧市场发展必将迎来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