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年毛泽东爱看奇门遁甲首次婚姻冷落新婚妻子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的毛泽东已经14岁(虚岁15岁)了,这在乡里已经是“成年人”了。

  辍学后的毛泽东白天要在田里干一个整劳力的活,晚上还要帮父亲记账。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抓紧时间学习,贪婪地阅读了那些能够找到的除了经书以外的各类书籍,包括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周易、奇门遁甲、相书、明清小说、诗词格律、各类杂记、传记、地方志、神话故事等等。

  毛泽东渐渐地发现,他所读的书中描写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勇士”、“豪杰”、“官员”或者“文人学士”,再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极少有贫苦农民被描写成主角。这些,引起了他不断地分析和思考。

  知识面越来越广了,毛泽东由自己不信神、不信佛到劝说母亲最好也不要再信神、信佛了。文素勤对于大儿子的这种思想变化感到忧心忡忡,并时常责备大儿子对于敬神拜佛的仪式漠不关心。

  毛顺生为毛泽东定下了一门婚事。女方家住湘潭县杨林乡赤卫村楼前门,有田产,不乏读书之人,在当地也算得上是颇有声望的大户人家。女方姓罗,比毛泽东大3岁,在家中排行第二,是长女且长到18岁时已经出落得非常美丽聪明而又丰满柔顺,且为人贤淑、通情达理。

  毛罗两家本是世交,毛顺生便主动向罗家提出了儿女结亲的要求。罗家见毛泽东长得已是一表人才,且又知书达理,毛家与罗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便答应与毛家结为秦晋之好。

  毛顺生为人精明,勤俭持家。毛家急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所以希望毛泽东早日成婚,家中也好多一个帮手。

  虽然毛泽东反对这门婚事,但拗不过父亲的专横,也不愿惹母亲伤心,只得违心地遵从了父母的意愿。毛罗两家选择了良辰吉日,为毛泽东和罗小姐按照乡俗族规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但是罗小姐万万没有想到,自从她嫁到毛家以后,却根本得不到丈夫的爱。虽然她十分贤惠,对公婆极尽孝道,除了帮助婆母料理家务,还要尽心竭力照顾丈夫的一切,对丈夫体贴备至。但是,封建的包办婚姻使她和丈夫之间无法沟通感情。毛泽东始终不满这桩婚姻,他从不与妻子同房。而罗小姐心中有苦说不出,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也只能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付诸东流……

  转眼到了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经过舅舅的再三说情,二弟毛泽民又去南岸读书了,毛泽东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次年,毛泽东因母亲生病许了愿,便遵从母命独自跋涉了100多里路,专程到南岳衡山的大庙去朝佛进香。

  一路上,毛泽东风餐露宿,全凭着年轻人的一股朝气和健壮的体魄。为了节省几个铜板,他几乎没有买过一顿饭吃,只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山涧的泉水。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门,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便踏上了风景秀丽、寺院众多的衡山。

  毛泽东先去了南岳的大庙中,极其虔诚地为母亲拜佛进香还愿。诸事完毕后,他信步游览了南岳真君祠大殿,又去了嘉应门、御碑亭和寝宫,对御碑上刻的字看得格外仔细、认真。接着,他登上了衡山的主峰祝融峰。这里山高林密,气势雄伟,登上山顶可以俯瞰盘亘数百里的大小72座山峰,漫山的苍松翠柏和一簇簇红了的枫叶,令极目远眺的毛泽东顿感心旷神怡、感慨万千,极大地激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诚挚的爱和深深的情,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要走出大山、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他想:祖父生前一再嘱咐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到衡山的大庙看一看,是很有道理的……

  1909年(清光绪三十五年),韶山冲来了一位名叫李漱清的教师,这位长沙法政学校的毕业生,是个思想开朗的维新派人物。他家在韶山冲,与毛泽东的同学李庆丰是本家。他回到家乡以后,积极主张废庙宇、办新式学校以开发民智,尤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女人们缠足,反对男人再留辫子……

  李漱清的返乡,引起了乡里人的广泛争论,李漱清被一些思想守旧的人斥为“过激派”。毛泽东却很欣赏他的主张,从这个新派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朝气和激情,便常去他家借书看,并听他讲述许多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大形势。后来又带了二弟毛泽民同往,从他那里接受新知识,感受新思潮。李漱清也深深感到毛家的这两兄弟领悟性极强,有着自强不息的求知欲望和拼搏进取的蓬勃朝气。

  在李漱清那里,毛泽东借了《盛世危言》这本书,经常同二弟一起反复阅读和讨论,兄弟俩都很赞同书中提出的“激进”观点。《盛世危言》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郑观应所著,书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方的装备,诸如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所以应该把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中国来。

  对于书中开头的第一句话:“呜呼,中国将其亡矣!”使毛泽东两兄弟的感触颇深。书中叙述了日本占领台湾的经过,并写了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家被外国侵占的情况;读了这些,毛泽东两兄弟对中国的前途感到沮丧,并初步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两兄弟的这些活动,自然躲不过毛顺生的眼睛。他见两个儿子总往李漱清那里跑,便对他们讲:“要当心哩!他可是个‘危险’人物,你们最好莫理他……”

  但是毛泽东却从此有了更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与二弟共同焕发出的英雄气概催促着他尽快走出韶山冲,投身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中去,迎接大风大浪的挑战……

  毛泽东厌倦了在田间劳动,屡次遭到父亲的训斥和责骂,为此父子之间发生了多次口角。一气之下,毛泽东再次离家,先到乌龟井私塾读了半年书,塾师是毛岱钟,是一位失业的学法学的人;后来,他又到东茅塘的私塾就读,塾师毛麓钟,是一位精通经史的老先生。这期间,毛泽东还读了许多当代人写的文章和不少宣扬新思想的书。他的学习方法很放任自由,诸如填红蒙字,他总是不填不蒙,而是自己放手去写,他写的毛笔字比其他同学照填照蒙出来的字还要好得多。

  在这段时间里,毛泽民便学着哥哥一边务农,一边学习,并经常同小伙伴们谈古论今,一旦讲起来又总是滔滔不绝,绘声绘色,不久便被乡里人们认为是他们当中最有学问的人。一些大人又联想到他的哥哥毛泽东,都觉得毛家的这两兄弟气度不同寻常,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已令乡人们刮目相看了。

  毛家的老幺毛泽覃这时也4岁了。

  心地善良的文素勤知道大儿子心高志远,二儿子忠厚老实,三儿子调皮捣蛋。她知道家里“关不住”大儿子,又为家里缺钱不能供二儿子“读长书”感到难过,有时便瞒了丈夫悄悄塞给二儿子几个铜板,让他自己去买书读。她希望二儿子也能像大儿子一样多读一些书,终有一天能改变毛氏家族世世代代“牵牛尾巴”的命运。

  毛泽覃从小异常活泼、机灵顽皮,经常突如其来地搞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破坏”,搅得大人们防不胜防。他或是偷偷地放跑了家里养的猪,或是背着人打碎了吃饭的碗,或是在别人的木板床上偷偷放几条小虫子,有时还故意将大嫂洗好后晾晒的衣服再弄脏,而且还经常纠集了乡里的小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一天到晚跑东跑西地不消停,就连父母也拿他没办法。毛泽覃自小谁的话都不听,天王老子也不怕,唯独在他大哥毛泽东面前规规矩矩,他信服他大哥,崇拜他大哥,只听他大哥一个人的话。

  这一年,大清朝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穷途末路的晚清王朝又遵照慈禧死前颁下的懿旨,将年仅4岁的皇族爱新觉罗?溥仪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更加速了大清王朝的彻底灭亡。

  1910年春,毛泽东的结发妻子罗氏女病逝,按族规葬在了毛家对面的祖坟地中。

  年仅20岁的罗氏女就这样过早地逝去了。在她与毛泽东3年的婚姻生活中,从未得到过丈夫的爱。她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她渐渐变得郁郁寡欢。她只能默默地信守着从一而终的古训,直至死去。

  文章摘自《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词条  爱看  爱看词条  冷落  冷落词条  新婚  新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