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再说秋收起义:毛泽东为什么要当“山大王”?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支工农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为何与中央发生激烈争论?毛泽东为什么要当“山大王”?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五人常委举行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在秋收时期组织农民武装暴动的新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走出困境,主动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大决策。

  毛泽东此时仍隐蔽在环境极其险恶的武汉。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委托毛泽东研究湖南军事形势和农民运动状况,指导湖南省委的工作,筹划在湖南举行秋收起义。

  毛泽东最初考虑把发动起义的重点放在湘南,8月初,毛泽东向中央提出《关于湘南运动的大纲》。毛泽东要求从南昌起义军中抽调一个团开赴汝城作为湘南暴动的中坚力量,这样至少有占领5个县以上的把握。

  8月3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8月7日,毛泽东出席了在汉口秘密举行的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他在会上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派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8月18日,毛泽东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秘密召开湖南省委会议,讨论组织秋收暴动的问题。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许多与中央决定不同的意见。

  关于举什么旗的问题。南昌起义打出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子,毛泽东则坚持主张:秋收起义“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关于暴动的依靠力量问题。当时党内普遍的看法都认为暴动主要应该依靠工农武装,军队只能起次要的作用,否则便是“军事冒险”。毛泽东不同意这种见解,他明确提出:“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军事的帮助,有一两团兵力,否则终归于失败。”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于暴动的区域问题。中共中央要求湖南举行“全省暴动”,但当时湘南同长沙事实上已被隔绝,毛泽东坚决主张缩小暴动区域。湖南省委经过反复讨论,认为“以党的精力及经济力量计算,只能制造湘中四围各县的暴动,放弃其他几个中心,湘中的中心是长沙。”

  8月19日,中共湖南省委将以长沙为中心的秋收暴动计划报告中共中央第二天,毛泽东又写信给中共中央,报告了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不同意见。

  中共中央收到湖南省委的报告和毛泽东的信后,于8月22日召开常委会研究。在讨论中,有人指名批评毛泽东的“枪杆子中夺得政权”的论断和中央不同。毛泽东对中共中央的复信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对不切实际的批评给予答复。

  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秋收起义领导机关,一个是由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书记;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进攻长沙。

  “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参加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力量,主要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浏阳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

  秋收起义如惊天动地的春雷,唤醒了千百万工农群众拿起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新的斗争。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同时,湖北、江西、广东、江苏、河南等地也纷纷举行了武装暴动。面对轰轰烈烈的暴动高潮,毛泽东激情难抑,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已走向低潮,反动军事力量在各处都大大超过革命力量。再加上湘赣边界的群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本来就很薄弱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又兵分三路各自为战,行动也不统一,进攻的目标却是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这个计划事实上是难以实现的。

  9月15日晚,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停止原准备在第二天发动的长沙暴动毛泽东清醒地对客观形势作出准确判断,他认为敌我力量悬殊,单靠工农革命军现有力量不可能攻占国民党军队强固设防的长沙,最终只会导致全军覆没。毛泽东主张放弃进攻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那么,到什么地方比较适宜呢?毛泽东指着一张地图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的中段,适宜作我们的落脚点。”

  罗霄山脉地处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四省的交界处,其中段地势险要,峭壁耸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远离大城市,群众基础较好,敌人力量比较薄弱,而声势可以直接影响到湘赣两省的下游,有很大的战略优势与政治意义。

  提出这个主张,在当时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前敌委员会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议决退往湘南”。

  而就在前敌委员会作出向湘南撤退决定的同一天,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驻长沙代表的报告,再次作出要湖南省委进攻长沙的决议。然而,当这一决议送到湖南时,秋收起义军已开拔南下了。

  9月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1500余官兵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整齐列队,毛泽东宣布改变行动方向的决定。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这次秋收暴动,虽然受了点挫折,但这算不了什么!常言道:胜败是兵家常事。我们当前的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毛泽东的讲话,大大鼓舞了刚受到严重挫折的起义军的士气。

  “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参加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力量,主要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浏阳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

  秋收起义如惊天动地的春雷,唤醒了千百万工农群众拿起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新的斗争。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同时,湖北、江西、广东、江苏、河南等地也纷纷举行了武装暴动。面对轰轰烈烈的暴动高潮,毛泽东激情难抑,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已走向低潮,反动军事力量在各处都大大超过革命力量。再加上湘赣边界的群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本来就很薄弱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又兵分三路各自为战,行动也不统一,进攻的目标却是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这个计划事实上是难以实现的。

  9月15日晚,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停止原准备在第二天发动的长沙暴动毛泽东清醒地对客观形势作出准确判断,他认为敌我力量悬殊,单靠工农革命军现有力量不可能攻占国民党军队强固设防的长沙,最终只会导致全军覆没。毛泽东主张放弃进攻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词条  山大王  山大王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再说  再说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