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色经典永流传——看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红色经典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认同与欢迎,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精神文化的凝聚和传承,是理想、智慧、真理和人格的形象化身和艺术结晶,是人性、人情和人世间丰富多彩生活本身的真实写照和升华,是经得起历史、时间、实践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与民生相依,与民心共进,与时代同行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

  上世纪50年代,以隐蔽战线的革命烈士李白为原型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经推出,顷刻风靡全国。尤其是主人公李侠面对敌人的枪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坚毅、深情的目光发报的场景,叠化出满天彩霞中回荡的电波声音的经典镜头,成为新中国电影历史画廊中的壮美篇章,流传影响了几代观众。半个世纪后,八一电影制片厂怀着敬畏之心,以当代视野诠释革命历史,以创新精神进行艺术再造,决定以电视剧形式翻拍这部作品。然而,实践中大家感到,追随经典是一回事,而重拍能否承继经典却是另一回事。因为,能否创新成为艺术成功的关键。红色经典如何在尊重原著、尊重历史真实基础上创新,既决定了继承的基础性作用,也决定了创新能否具有生机与活力。

  红色经典中往往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又同时蕴涵着时代发展进步的理想精神。电影高扬理想信仰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帜,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军事斗争的大格局下,在各方势力角逐的大都市里,以李侠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以正义力量进行道义上的“潜伏”,在特殊的隐蔽战线上与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惊心动魄的殊死斗争。与经典电影相比,电视连续剧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从形式上看,剧作汲取成功谍战剧创作元素,情节设置复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险象丛生,可以说是处处有悬疑,集集有高潮。从内容上看,剧情在时空中延伸,增设了完全崭新的剧情和人物,故事情节的强度和信息量的密度都大大增强了,尤其是剧中各种人物关系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激烈、紧张、刺激。白色恐怖的黑云压城,敌对势力的猖狂强大,革命队伍内部的真假难辨,夫妻恋人的情感守望与痛苦挣扎,不同立场的亲兄弟情谊反目为仇等,尤其是在惊险、悬疑的同时,加大感情刻画书写的力度,除了保留原著中李侠与何兰芬的由假夫妻到真夫妻的情感升华之外,新加的李侠与在延安时期的恋人路梦惠之间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悲情故事,成为新的看点,使电视剧比原作更加血肉丰满、激情动人。

  事实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反映这个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经典和重要标志。红色经典的改编创作,决不意味着它是一种老题材老故事的重新包装和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再创作、再提高。这既不是盲目迎合市场利润、把文艺影视创作变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手段,更不是摒弃理想、轻视崇高,走庸俗、低俗、媚俗的创作道路,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把创作变成求真、求新、求深、求变的过程。所谓求真,就是追求生活与艺术的真谛,真实地尊重历史,真情地对待艺术,把握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有机结合,把握艺术创作发展的规律;所谓求新,就是对历史和现实要有新的发现、新的捕捉、新的表现。唯陈言之务去,要新颖、新奇,在原创基础上独创,要有特立独行的表现,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所谓求深,就是深度地把握作品的本质,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用心灵拥抱作品,用敬仰传播精神;所谓求变,就是适应变化的现实,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投入创作。电视剧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赢得了普遍的认可。

  当下社会,文艺要给人以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心灵的慰藉,就需要站在现实生活的潮头,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文艺作品一定要面向大众,否则,就会失去吸引力;然而一旦放弃了引领大众的职责,则会陷入功利化的泥潭。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精品力作,用“三精”作品来抵制“三俗”之风。惟有求真、求新、求深、求变,才能使红色题材创作取得成功并持续发展,彰显其独特价值和强大生命活力。

  惟此,我们才由衷赞赏这部作品,意在让红色电波永不消逝,让红色经典永久流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电波  电波词条  消逝  消逝词条  流传  流传词条  永不  永不词条  红色  红色词条  
导闻

 让“西柏坡精神”与时代同行

   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是把西柏坡精神视为“传家宝”的,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对西柏坡精神又是否认识、是否了解呢?不敢说全部,至少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它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