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保定1月8日电 8日,此间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里,游客在一张周恩来于法国意大利广场“戈德弗鲁瓦街十七号”门前的照片前凝神驻足。照片里,年轻的周恩来西装革履,稳健潇洒朝气蓬勃。
馆长安以信告诉记者,今天是周恩来逝世34周年,来此参观的人都喜欢在这张照片前留念。“戈德弗鲁瓦街十七号”是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住址和办公之处,也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和旅欧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领导组织核心。
据介绍,当年中国先后有20批有志青年赴法留学,周恩来于1920年11月7日作为第18批赴法学生,与傅钟、郭隆真、王守义等共197人乘船赴法。1921年,由张申府介绍参加了党的组织,和赵世炎、陈公培一起在巴黎成立了中共“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出版了机关刊物《少年》。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周恩来曾在该刊第二期发表最杰出的代表作《共产主义与中国》。
此外,周恩来还发表了《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一个无政府党人和一个共产党人的谈话》等文章,以生活对话形式就阶级斗争、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等重大问题,逐一驳斥政府主义派别的谎言和谬论,并与无政府主义的喉舌《工余》杂志展开了激烈的公开论战。
随着形势的需要和发展,《少年》于1924年2月改为《赤光》。周恩来与赵世炎、李维汉、邓小平等人,身居陋室,条件异常艰苦。白天他们做工糊口,晚上通宵苦干。当时,周恩来以撰稿文风犀利著称,而邓小平因负责腊板和油印工作且油印效果极佳,曾被誉为“油印博士”。
安以信说,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1983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河北保定在原育德中学旧址建立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并由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