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公开的蒋介石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三一年间的日记真迹。图为蒋介石日记的缩微胶卷样品。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中新网5月13日电 综合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陶涵最新出版的《蒋介石传》,从全面的观点着眼,对蒋介石给予了不少正面的历史评价,迥异于过去西方及大陆的描述。书中并告知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一些秘辛。
蒋曾昏迷半年 台民众浑然不知
陶涵的《蒋介石传》,透露了蒋介石在最后几年,许多不为人知的情况。有蒋个人的,也有大时代中的变迁,例如尼克松总统打定主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不支持“台独”等。各方也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台湾退出,只是迟早的事。
蒋在82岁(1969年)出现心脏病,对外保密。接下来几年,陆续出现假牙不适、关节酸痛、腿部痒等病症。本来蒋介石从六○年代起很少发脾气,多数只见在日记中发火。可是这几年,副官发觉他发脾气的时候变多了。不过他依然洗冷水澡,依然坐姿笔直。
1972年7月,即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5个月,蒋介石心脏病发作,医官注射强心针,挽回性命,但蒋陷入昏迷。所以那年“双十节”,蒋介石没有露面,是1949年来的第一次。来年元月,蒋介石忽然恢复意识,原因无从解释。于是回到士林官邸,但从此坐轮椅,一直很虚弱。蒋经国每天晨昏定省,陪同吃晚饭。
这年10月,蒋夫人发现患乳癌,需化疗,为免蒋担心,编个理由,说是“感冒了”。1974年,夫人必须动乳房切除手术,于是又编个理由,说是到美国走一趟。
1975年4月5日晚,蒋介石突然心跳停止。医官以药物直接刺入心肌注射,心跳恢复。夫人赶来后,蒋介石心跳又停,医官再次急救,但无效。此时蒋经国亦赶来。医官准备第三次急救时,夫人说,算了吧。
蒋介石的最后几年,美国积极与大陆来往。1971年,尼克松宣布支持北京当局进入联合国并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但美国同时支持台方继续留在联合国。
其实尼克松等很清楚,大陆绝不同意让台湾留在联合国,所以就算美国的方案暂时有效,可是至多一年,台湾还是会被排除出联合国。
也在这段期间,美国宣布出售15艘驱逐舰、2艘潜艇,以及60辆M-48坦克给台湾,同时美国授权台湾装配F-5战机。
被评为极为生动、可读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陶涵在2000年完成《蒋经国传》,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蒋经国传》获得佳评,于是哈佛赞助陶涵续写《蒋介石传》,在4月下旬前正式发行。
全书厚达700余页。《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等具份量的刊物都发表了书评。哈大出版社的网站还有对陶涵的专访。
哈佛大学史学教授柯伟林称本书“极为生动、可读,捕捉了蒋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比从前任何一本英文著作都好”。乔治城大学教授沙特称蒋是顶天立地的人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蓝普顿、哥伦比亚大学黎安友等人也都非常推崇本书。
华邮的书评说,大陆长久称蒋为“匪”、“美帝走狗”,如今终于还他“爱国”、“推动现代化”等本来面貌。
《经济学人》则谓,蒋介石的负面形象,主要是因为左派人士在四○年代的宣传所致,如今陶涵的著作“推翻了若干某些重大误解”。
新书对蒋介石给予不少正面历史评价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陶涵最新出版的《蒋介石传》,从全面的观点着眼,对蒋介石给予了不少正面的历史评价,迥异于过去西方及大陆的描述。他认为,蒋介石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陶涵说,他本来和大多数的西方人一样,对蒋介石充满负面观感。但是基于自己是“温和的自由派、外交政策的务实派”,陶涵以开放的心态写《蒋介石传》。台湾、大陆、日、美、俄等国陆续有大量资料解禁,尤其是蒋介石的日记公开,使大家有机会更全面的了解、评价蒋。
陶涵认为,蒋介石是高度争议性人物,处于列强欺凌、军阀割据的时代,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经济上则民不聊生。
陶涵说,蒋知道自己很多举措不当,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专制镇压找借口,他为某些作法感到痛心,显示蒋不是冷酷无情之人。
这本书叙述了历史事件真相。例如南京大屠杀。书中说,南京保卫战,“国军将士殉国者达七万人”;日本占领后,三个月内,平民遭屠杀者达30万,包括活埋、剖腹、奸杀等惨无人道之举。
陶涵认为,退守台湾,让蒋介石有机会“在社会、经济等方面,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他说,蒋如果地下有知,会为台湾今天的成功而欣慰,会为大陆的巨变而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