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海南激情同行
――一组海南人的青春印记
青春是什么?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
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循着团省委“90年90人青春故事”活动的进程,我们采访了一组人。
他们有的年已耄耋,有的则是人到中年,有的还青春年少。记者找到他们,让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人,在本文中依次讲述他们的激情岁月,只为那两个字――青春。
自1919年以来,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有无数的中国青年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
本文记述的,只是这些青年的一个缩影。
陈延福:四野渡海老功臣
青春是什么?在今年85岁的陈延福的回忆里只有两个字:打仗!
“4月23日”――陈延福清楚地记得,59年前的4月23日,身为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四团的一员,他和战友一起在澄迈天尾港登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从此再也离不开这个海岛。
陈延福的记忆力令人吃惊:除了“4月23日”之外,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回忆精确到某些具体数字,比如他1945年当兵加入的是“八路军十九旅四十七团,8月20日开始在新兵团训练,9月1日分到一营三连九班当战士……”
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陈延福有过两次遇险经历:1945年,山海关阻击战,国民党的子弹擦破了他的头皮,鲜血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1947年,四平战役,参与抢救伤员的陈延福左脸被敌方炮弹弹片击中,至今仍留有2厘米长的一道“坑”。
陈延福的柜子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证书、奖章、纪念章:解放奖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纪念章……
“我和与我同龄的战友们,那时候想得最多的是仗什么时候能打完?什么时候解放全中国?”陈延福说。
林志光:13岁参加革命的“娃娃兵”
青春是什么?在今年81岁的林志光的记忆里也是两个字:信仰。
林志光的生命里充满坎坷与传奇:6岁丧母,11岁丧父,13岁参加革命,抗战时期扛过枪打过仗,差点被日本鬼子杀害,幸得战友冒着生命危险营救。
“在我心中,党就是我的父母,给我吃穿,教我读书识字。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党无比忠诚,重视共产主义信仰,能够入团入党,对我们来说是无限的光荣。”林志光说。
林志光告诉记者:“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的思想是最朴素的,为国家、为民族利益可以牺牲个人,我们可以唱着革命歌曲去最危险的地方,干革命就不能怕死,捡牛粪、挖野菜,生活得再艰苦,也不能动摇我们革命的意志。”
胡彬:追寻特区新风而来
青春是什么?在今年48岁的胡彬看来也许是两个字:求变。
1987年10月,供职于安徽一家广播电台的胡彬,在北京的一个会议上意外获悉海南可能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消息,当即决定南下先考察一番。
尽管当时海南的基础设施和内地还没法比,但那种朝气,还有蔚蓝的大海,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胡彬。
在这块土地上,一直供职于媒体的胡彬,办过交响乐团,1990年代他举办的“经典音乐沙龙”上过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他率先捧出了自己的网络小说,在网络的平台上奋笔评论;他坚持帮助本地大学生求学甚至创业,坚信可以通过帮助他们,让更多的海南人认识到“读书有用”。
唐吉:将“团支书”进行到底
青春是什么?你要把这问题拿来问唐吉,他没准会告诉你三个字:团支书。
32岁的唐吉是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龙鳞村团支部书记,他20岁就当上了村里的团支书,到现在已经干了整整12年。
2007年,龙鳞村开始建设文明生态村,村里40来户221名村民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今年初,唐吉带领村民开始张罗“农家乐”旅游,五一这几天村里天天游客爆满,看着村民赚钱,唐吉打心眼儿里高兴。
谈起农家乐旅游的创意,唐吉兴奋地告诉记者:“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我就盘算着村里怎么搞旅游,看着外地农家乐的火爆,就决定在村里试一试,用村民自己的瓦房搞接待,利用村自身条件开发钓鱼项目,建烧烤炉、棋牌室、练歌房……让城里人来这里尽情地放松一下,目的就达到了。”
“我还没干够,还要把我的团支书生活进行到底。”唐吉就是这样一个乐呵呵的、带着村民实现自己创意的团支书。
杨望龙、施显斌:身在书斋心怀天下
青春是什么?在海南中学高三学生、同为18岁的杨望龙、施显斌看来,第一答案肯定是:学习。
高考备战正酣,从书上题海中把他俩找出来时,记者相信他俩的脑瓜里还转着许多仿真题。
杨望龙多次参加过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捐书再统一送到希望小学、在大街上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清除天桥及一些公共区域野广告等,他还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会为中国海军庆祝建军60周年海上大阅兵的壮伟而击掌,会为汶川大地震的惨烈涕泗交流。
“90后的这一批人,或许在吃苦耐劳方面、在情绪的自我调控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在继承和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方面,我想和90年前的先辈们是相通的。”杨望龙说。
“我们的第一要务,还是学习。这是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的前提。”两位年轻小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