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唐闻生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 雷东瑞 摄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到中国后,他们有一个家属跟我说,她以后再也不相信美国报纸上关于中国的报道了,中国人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子,”唐闻生笑了笑,继续说,“回到美国后她还加入了美中友好协会,开始从事促进中美人民友谊的工作。”
1月14日,新华网专访了曾担任毛主席和周总理英文翻译、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的唐闻生。眼前的她身着西服套装,深绿色立领毛衣映衬着一头银发,浑身散发出干练和大气,白皙的脸庞带着慈祥的笑容,谈笑风生,俨然已不是当年毛泽东身边那个天真可爱、一脸稚气的“小丫头”。参与并见证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一些重大历史意义时刻的唐闻生,将30多年前的趣闻往事娓娓道来。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在中南海会谈。毛泽东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国互相打仗的问题。”尼克松说:“美中相互并不构成威胁,我们现在走到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左起周恩来、唐闻生、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
“神秘来客”成为好朋友
1971年7月,在外交部美大司工作的唐闻生与章文晋、王海容、唐龙彬一行四人前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接基辛格“秘密”来华访问。天色朦胧中,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机场,两辆黑色轿车悄然驶来,时年28岁的唐闻生坐在其中一辆上忐忑不安,她是这次秘密任务的英文翻译。另一辆车上坐着他们等待的“神秘来客”——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我从来没坐过喷气式飞机,没想到刚起飞时那么陡。”唐闻生当时坐在基辛格对面,“飞机一起飞,我手里的一杯橘子汁顺势滑向基辛格,幸亏我当时拿住了。”多年后,唐闻生向基辛格提起这起小意外,老先生竟全然不知,“他们当时也很紧张,可能脑子里正思考着怎么和我们谈。基辛格看上去很严肃,其实非常睿智,说话很幽默。”
谈起这次访问,唐闻生还回忆起一段插曲,“基辛格一行对中国很好奇,那时候故宫不对外开放,我们安排他们参观故宫。随行的安全人员文件不能离身,为了也能看看故宫,就把他们装文件的皮箱也随身带上。”
“基辛格讲话喜欢用长句、复杂句,用字母很多的单词。”谈到给基辛格做翻译的感受时,唐闻生说。“但他说话逻辑性很强,不紧不慢的,思路很清晰,这对翻译比较方便。”
正是在一次次交往中,基辛格和这位被他称为“可以去竞选美国总统”的中国小姑娘建立了友谊。
38年后,今年1月12日,出席“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时,基辛格依旧称呼唐闻生Nancy Tang,并开玩笑说,“如果你到了美国而不来找我,就会严重危害我们之间的关系。”
2002年为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基辛格等人访华,在上海的游船上基辛格同唐闻生交谈。
美国嬉皮士爬上中国石狮
“我是美国乒乓球队的随团翻译。有一天,别人告诉我,一名叫科恩的队员兴奋地回来说,他爬上了新侨饭店门口的石狮子,很多人围观,他又去了天安门广场,500多人围着看他。他说,中国人真友好,我冲他们笑,他们就冲我笑。”唐闻生笑着回忆说,“科恩就是当年上错车的那个美国队员,他头发很长,额头还扎着根红带子,嬉皮士风格。当时来华的外国人不是很多,他又如此扮相,人们怎能不围观?”
1971年3至4月,在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美国乒乓球队员科恩搭错车上了中国运动员的大巴,并与中国运动员亲切交流,表达了希望访华的愿望。得知此消息后,毛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这就是后来成为国际关系史上佳话的“乒乓外交”。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登上万里长城。图片中第一排长发者为科恩。
来中国前,一些美国运动员的家人是有顾虑的。“来的路上,他们从美国打电话询问情况,甚至担心自己的孩子回不了美国了,但那次旅行后改变了看法。” 唐闻生说,“中美友谊赛,中国运动员和观众都很友好,这让许多美国朋友非常感动。毛主席和周总理还特意让我们的队员在比赛之余向美国运动员传授技术。许多美国朋友就是从那时开始了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30多年后再次回忆起中美建交的那段往事,唐闻生感慨地说:“尼克松总统来华时坦率地说,他访问中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的确如此。但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证明这不仅体现了两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勇气,符合两国的利益,也是人民的愿望,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