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将汶川抗震救灾成功做法制度化

 

 

  今天进行初次审议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将汶川抗震救灾的成功做法制度化,进一步强化了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规定。草案规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已经建成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建设工程,应当采取抗震加固措施。”草案同时要求“学校应当把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修订草案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地震预报统一发布等制度做了修改、完善,并增加了地震烈度速报、震后地震监测和余震判定等方面的规定。

  修订草案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将预测意见和观测到的宏观异常现象报告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工作部门应当综合各种地震预测意见,组织召开震情会商会,并将地震预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由政府统一发布。

  建立良好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保证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修订草案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对现行防震减灾法规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并增加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运行机制、救援力量统一指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国际救援等方面的规定。

  修订草案规定,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查清受灾情况,提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配置方案,迅速组织抢救被压埋人员,抢修毁损的基础设施,做好紧急医疗救护、协调伤员转移和接收救治。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抗震救灾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应当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次生灾害以及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过渡性安置,是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过渡性安置工作,在总结汶川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经验的基础上,修订草案专设一章,对过渡性安置方式、安置点的选址和用地、政府在过渡性安置中的责任以及尽快恢复生产等做了明确规定。

  草案还对震后恢复重建作出规定,明确政府在实施恢复重建中的责任,规定恢复重建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并明确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词条  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词条  汶川  汶川词条  制度化  制度化词条  草案  草案词条  
导闻

 2015 晒出你新年愿望

      福州环卫工人江玉贞女士,希望搞提高工作待遇,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与理解。如果大家自觉一点不乱扔垃圾,共同维护城市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