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南极"插旗"竞争激烈中国南极科考"努力快跑"

中国唯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11月12日将首次从自己的“家”位于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中国第二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十一日,已旧貌换新颜的“雪龙”号身披红装,停泊在首次投入使用的极地科考船专用码头边,工作人员正在往船上搬运科考队员日常生活必需品。 中新社发 陆从兵 摄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水平的提高,是中国保证南极话语权的基础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短暂的南极夏季,是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11月12日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 任务最多的一次南极科考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五号沟地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中国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整修一新,原先黑色的船体换成了国际科考船通用的桔黄色,船身醒目地标上了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的英文缩写“CHINARE”。

  据介绍,这次科考队从国内出发的考察队员共188人,加上目前正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越冬的30名队员,共218人,是除我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外,考察人数最多的一次。

  一支来自宝钢、中铁建等单位30多人的精干的建筑队伍,将随同科学考察队一起奔赴南极,执行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更新改造任务。

  本次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测量。考察队将执行37项科考项目、10项后勤保障改造项目,是历届南极考察活动中任务最多的一次。

  南极“插旗”竞争激烈

  目前世界公认竞争最激烈的三块资源宝地分别是:海底、月球和南极。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各国纷纷千方百计地前往南极建站“插旗”。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每年赴南极的科学考察队有三四十支之多。据统计,截止2006底,《南极条约》缔约国已经发展到46个国家,在南极设有82个科学考察站,可容纳2500人左右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其中,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考察站,为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智利,共有9个考察站,此外,俄罗斯在南极建立了8考察站,位居第三,英国在南极有5个考察站。不难发现,这些国家都是对南极提出过领土要求的国家。

  此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惠根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根据《世界南极矿物资源管理条约》的规定,各国在南极可开发时能够享受的资源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因此,高举科考大旗,在南极站住脚、扎下根是必然的选择。杨惠根说:“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虽然对南极的科考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在20年的迅猛发展中,我国在南极问题上的声音已经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从极地考察大国变为强国

  中国从1984年开展南极科学考察、进入南极条约体系,到现在只有短短23年。

  1984年至1990年,中国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并取得了南极条约协商国地位,争得了中国南极事务的合法权益,在国际南极科考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1991年至1995年,中国初步实现了由建站为主向科学考察为主的转变。

  1996年至2000年,中国实施了“南极洲对全球变化的反馈和响应”为重大科学研究目标的计划,提升了在南极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

  2000年至2005年,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形成了“一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三站”(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北极黄河站)、“一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业务支撑体系和科研平台,这段时期的科考将中国与先进南极考察国家之间的差距缩短到零距离。

  目前,包括第24次南极科考在内,中国正在实施“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极地科学考察高新科技的支撑体系、实验手段和研究能力。

  极地考察办公室驻智利代表处负责人李果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总结道:“我们与一些发达的老牌南极考察国家还有不少的差距,不过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5年来,能力大有提高,有了新的目标,相比世界前列,还需努力快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南极  南极词条  quot  quot词条  amp  amp词条  科考  科考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