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深圳来说,这两年,学校里的中考状元,或者高考状元,基本家里都是条件很好的,上个月中考结束,我们学校有5个孩子上了重点线,都是位列状元或者尖子生行列,平均分都是每门115分左右,这个月这几个家长们都商议暑假送孩子去参加一个澳洲的夏令营,当时很惊讶,这些家长都这么有钱吗?事实证明我多虑,这些家长都是开跑车的主,还有住别墅的,家庭条件都非常之好,这样的家庭还出这样的孩子,真是锦上添花啊……
反观过去这今年,学校里的尖子生,大多数也是家庭经济条件极好的,班上做班长的,或做学习委员的,也是家庭教养的很好,其实他们的成绩好,除了家教外,还有就是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私人家教等等,成绩能不好!
再反观我们那个时候读书,成绩好和家庭条件几乎是反比,班上同学读书好的,都是家里贫穷的厉害的,因为这个原因还一直是被学校老师做榜样宣传的,可是不出20年,世道已经变了,这几年来,尤为明显,要说学生的智力,差别真不是太多,但是,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再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从见识上来说,起跑线而言,已经低了一个级别……
这个时代甚至还远远不如我们童年那个时候更公平……
现实屡屡表明,竞争者个人能力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这在一些公务员考试和垄断国企招聘时,表现得尤其明显。于是,“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造成“寒门再难出贵子”直接原因,在于当下的一些高考政策。诚如北大湖北招生组负责人朱怀球所问:“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靠什么改变命运?”不仅农村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在失去信心;在求职上,农村学生同样处于劣势。
平民家庭的孩子,你无需努力了,因为你在起跑线上落后一大截,再努力也不会有好成绩。这种暗示是不负责任的,我们要认识到现在“富人出好学生”的现状,但不能做出寒门学子就前途无望的悲观认知。这里的富只是物资层面的富,也只能说明“我”比你早接触电脑,“我”有助跑器。但只要是足够出类拔萃人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领域里,总会有慧眼识珠的人。因此,就算社会现象再令人寒心,尽管起跑线落后了,但“寒门再难出贵子”不是寒门子弟放弃奋斗的理由。
有网友指出该话题热议是触目惊心的社会不公,为富不仁的现象与同情弱者的天性杂糅的结果。可以理解。但“寒门难出贵子”其实也是走向公平和现代社会的一种“阵痛”。首先古话或许是放大成功的概率去激励更多的人努力罢了,切不可当成社会越来越不公的证据。其次,这也说明掌握资源更多的那一部分人认识到了竞争,如果寒门难出贵子,纨绔依然纨绔,那才是一个社会的堕落和悲哀。最后,话题的提出还折射出国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具有正面意义。这样的调调虽显“五毛“,但不乏亮点值得探讨。
总之,问题的解决需要约束与规范公权力,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竞争机会和上升通道。另一方面,作为个体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社会环境的改善,反而在看似变得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更要认识到改变。此外,就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现状,我们是否需要在重视教育资源公平的同时从观点上做一些改变。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比较财富的多寡,贵人与否也并非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准。